纳米炭示踪前哨淋巴结在子宫恶性肿瘤术中应用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纳米炭在子宫恶性肿瘤术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效果,研究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示踪前哨淋巴结技术对子宫恶性肿瘤(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从而探讨该项技术导航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淋巴结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84例,包括宫颈癌59例和子宫内膜癌25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后经阴道向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液0.5ml,术中探查盆腹腔术野,出现炭染淋巴结视为前哨淋巴结。记录前哨淋巴结出现的部位,术中和(或)术后将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及非前哨淋巴结全部进行病理检验,进一步确认纳米炭染淋巴结以及是否存在癌转移情况。相关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假阴性率、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行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9例宫颈癌患者术中全部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仅7例同时进行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中出现纳米炭染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LN例数为41例,总检出率为69.49%(41/59),其中盆腔淋巴结检出率为69.49%(41/59),腹主动脉旁检出率为42.86%(3/7)。同样,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均进行了盆腔淋巴结清扫,仅9例同时进行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纳米炭染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LN例数为16例,总检出率为64%(16/25),盆腔淋巴结检出率为64%(16/25),腹主动脉旁检出率为55.56%(5/9)。2.经病理证实,59例宫颈癌患者共切除淋巴结1802枚,平均每人30.54枚;41例纳米炭显影成功者共切除淋巴结1306枚,其中SLN 505枚,占38.67%(505/1306),人均SLN为12.32枚(505/41),主要位于闭孔髂内区(34.65%)和髂外区(33.27%)。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共切除淋巴结532枚,平均每人21.28枚。16例纳米炭显影成功者共切除淋巴结410枚,其中SLN 151枚,占36.83%(151/410),人均SLN为9.44枚(151/16),主要位于髂总区(29.14%)和髂外区(28.48%)。3.经病理证实,41例纳米炭显影成功的宫颈癌患者中,共有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6例SLN发生转移,所以,SLN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94.29%[33/(2+33)],假阴性率为25%(2/8),准确度为95.12%[(6+33)/41]。16例纳米炭显影成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仅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于SLN,故SLN检测的阴性预测值为100%(15/15),假阴性率为0(0/16),准确度为100%(16/16)。4.分析宫颈癌患者SLN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一致性,Kappa值是0.828,P<0.001,所以,宫颈癌SLN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高度一致。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SLN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一致性,Kappa值是1.000,P<0.001。所以,子宫内膜癌SLN和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完全一致。结论:1.宫颈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示踪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在临床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2.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大多位于闭孔、髂内、髂外及髂总区,与腹膜后淋巴结真实转移状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3.前哨淋巴结检测对于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转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DDG1000是著名的美国朱姆沃尔特驱逐舰,船长为600英尺,型宽为80.7英尺,设计吃水为27.6英尺,航速为30节,军舰的快速性和耐波性是其生命力和战斗力的表现,为了提升DDG1000的水动力性能,首先把穿浪艏改为垂直艏并添加了球鼻艏,具有改善船舶快速性和耐波性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改进后的DDG1000按照缩尺比1:70进行船体参数化建模,进行船型优化和安装组合附体,进一步改善船舶的快速性和
贺兰山岩画作为中国岩画中北方岩画的代表,主要记载了黄河上游早期社会结构形态及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是独有的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存。贺兰山岩画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题材广泛,以拥有大量集中的人面岩画而著名,是一部时间跨度近万年的传承文化的史书,是古代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存与精神财富。随着岩画在自然环境侵蚀下的消失,岩画遗产如何进行更好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分析,从
移动机器人可以在灾后第一时间代替人类进入到危险的环境中执行人类无法完成的救援任务。轮式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在平稳或者复杂路面环境下,多轮移动机器人能够沿着直线运动是保证其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但是在多轮机器人越障过程中,由于左右受力的不同,运动方向会发生左右偏转,偏离期望的运动路线,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提高多轮机器人的越障性能,使其可以沿期望路线运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机器人在直行过程中,车身单
1957年下半年开始的反右运动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工商界是反右的“主战场”之一,而历来工商业发达的苏州市则成为反右运动的重灾区。苏州市档
目的:针对中度脑损伤患者采用针灸穴位电刺激治疗,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损伤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探讨针灸穴位电刺激对于脑损伤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
集成电路的进步和发展对微结构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光刻技术已难以满足工艺上的需求。嵌段共聚物体系中“自下而上”的诱导自组装技术,是获得各种微观目标结构模板(5-100nm)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有潜力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新一代纳米刻蚀技术的解决方案。作为典型的软物质,嵌段共聚物体系极易受热涨落的影响而使自组装相结构富含缺陷。对缺陷的产生、湮灭以及演化机制的研究对获得
目的:构建一个简易、有效的体内加力动物模型,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体内受拉力作用下成骨情况,与不受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较,为研究细胞体内受力后发生的变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减摇系统来抵抗风浪,从而使其能够稳定作业,并提高船员的舒适度。与减摇鳍、减摇水舱等相比,减摇陀螺作为一种新兴减摇技术,安装使用方便、体积小、能耗低、在零至任意航速区间均可产生良好的减摇效果,在各种小型船舶市场上体现出极强的竞争力。现有对减摇陀螺的研究局限于改进陀螺结构或是验证不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没有从船舱允许安装空间、船舶电力系统、阻尼器等实际应用方面来给陀螺加以约束,忽略了
目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参与了真核生物体内80%~85%的蛋白质降解,泛素负责标记需要降解的蛋白,而蛋白酶体是UPS负责降解的核心,由桶状20S蛋白酶体与其两端的两个19S蛋白酶体构成。被泛素标记的蛋白质被19S蛋白酶体识别送入20S蛋白酶体降解,降解后的短肽再由19S蛋白酶体送出。研究发现抑制UPS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效果,蛋白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服用糖肾康颗粒后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