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在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将PPP作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改革举措,加大了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力度,我国迎来了新一轮PPP热潮。但PPP模式在我国推行过程中,是否带来效率的改进?相关影响效率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基于效率视角,梳理PPP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推进现状,以世界银行PPI数据库中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单位2003—2014年能源、交通、水务三个行业PPP项目投资额为投入指标,以统计年鉴中发电量、城市天然气供应量、铁路里程、公路里程、城市自来水供应量、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六项指标作为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各省各年度PPP项目投资效率,然后以效率分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产权保护和司法制度质量、政府PPP项目经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人口密度、财政压力等因素对PPP项目投资效率的影响。效率测算结果显示,当前PPP项目投资效率总体偏低且呈逐步下降趋势,不同地区PPP项目投资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平均来看东部地区的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Tobit回归模型结果进一步表明,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较高的居民受教育程度有利于PPP项目效率的改进,而司法制度质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则是PPP项目效率的不利影响因素;此外,对外开放程度高、金融市场发达的地区有更高的PPP项目效率。鉴于此,为了提高PPP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当前可从完善PPP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完善PPP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加强PPP项目绩效管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推行PPP模式的支持和对PPP的金融支持等层面来实现PPP模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