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五运六气学说,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颈椎病的基础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分析探讨五运六气学说与颈椎病发病之间的联系。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瘘证、项强、眩晕等范畴,风寒湿邪是引起颈椎病的原因之一。每年的运气规律不同,气候条件不断变化,颈椎病发病的规律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运气学说对于颈椎病的发病具有重大的警示价值。第二部分:基于六气理论的颈椎病发病与气象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无锡地区颈椎病发病与六气及气象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颈椎病发病的气候因素。方法:收集2016-1-20~2017-1-19无锡地区中医院收治的中医第一诊断为项痹病、西医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的符合研究要求的全部住院病例,共计805例。气象资料由中国气象数据资料网提供,六气资料按中医理论推演计算。将病例数按六气分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四项数据作为自变量,将中医各段节气的总颈椎病病例数作为因变量,利用散点图分析、单因素相关分析、关联度分析以及重要气象因素特征描述来分析气象因素与颈椎病发病的关系。结果:颈椎病的病例数在初之气、二之气、终之气的阶段较多,符合中医六气致病的特点。颈椎病的发生与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呈负相关,其中与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气温关联度r=0.944,平均降水量关联度r=0.783,从而可以看出颈椎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有较大的关联性,气温相比降水量对颈椎病的发病影响更大。具体分析主要气象因素特征,当平均温度低于7℃时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发病通常集中在每年的1、11、12月份;在2、3月雨水较多的时候颈椎病发病较高,同时当降水量≥400mm时颈椎病的发病例数呈升高趋势。结论:颈椎病的发生在六气各段中有一定的规律,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并与中医对六气致病特点的认识一致。可以根据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对颈椎病进行预防,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为该病的气象预防方面提供参考。第三部分:多气象参数引发颈椎病的风险模型建立目的:为评价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地面平均温、平均风速共10个气象要素对颈椎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01~2018.06年无锡地区气象数据及符合要求的颈椎病的住院病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两种方法编辑数据训练集(2015.01~2017.12)和验证集(2018.01~2018.06)输入模型,建立无锡市颈椎病预报模型,计算各模型拟合优度和预报准确率,对比分析并确定最优预报方法。结果:多元线性回归选取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地面平均温、平均风速8个气象因子引入模型,逐步回归选取平均相对湿度、地面平均温2个气象因子引入模型。在训练集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最大的相对误差是0.345%,最小的误差为0%,平均误差为0.042%;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的最大的相对误差是0.362%,最小的误差为0%,平均误差为0.043%;验证集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最大的相对误差是0.098%,最小的误差为0%,平均误差为0.063%;逐步回归模型预测的最大的相对误差是0.362%,最小的误差为0%,平均误差为0.061%。结论:颈椎病发病与气温及湿度两项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其中逐步回归模型稍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应用此模型可以为临床预防与诊治颈椎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