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历了近18年。我国目前正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尚未建立,金融脱媒速度加快,银行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是利率市场化后竞争加剧、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冲击等问题,还有改革完成后可能出现的金融机构倒闭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高存贷利差盈利的模式终将在冲击下有所变化,特别是在2012年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出台后,直接触动银行资金的核心——存款和贷款,对银行盈利来源带来不小的冲击,如何寻找新的盈利模式,顺势而上,关乎每家银行的存亡。在定性分析部分,本文在研究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和改革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对比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分析发现美国、日本在改革后都遇到了大批金融机构倒闭的问题。所以,在当前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中国,银行业要及时认清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做好应对措施,保证长远稳定发展。同时,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传统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过渡时期盈利模式”和未来“综合平衡的盈利模式”三种盈利模式。在实证部分,本文首先选取存贷款利率年均值作为衡量利率市场化的指标,对银行2000-2012年的非平衡数据进行了随机效应分析以验证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直接作用及影响;接下来选取shibor半年度基准利率作为指标,选取2009-2013年的银行半年度平衡数据进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综合验证得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具有显著影响,且银行对利率调整的短期敏感度更高;国有银行受到的冲击小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适应利率变化的调整期较长。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后将不可避免的带来行业集中度增强和存贷款利差缩小问题,银行业应提高忧患意识,避免行业兼并导致的倒闭问题;同时,银行要改变原来的粗放的经营模式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盈利模式,逐渐向“综合平衡的盈利模式”转变;在配套措施方面,提高量化分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及时更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