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传统经济体制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便突出出来。我们党在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基础上,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前,进行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探索。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本着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事实的态度,以达到掌握历史事实形成的过程的目的。就论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历史发展的真实状况。第二,以史为鉴,因为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得与失,经验与局限,对我国当今的政治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三,有利于当今学子对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政治历史更深一步地学习和了解,加强学子们的民族责任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任重道远,每一名中国知识分子,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的强大做出贡献。建国之初的经济政治状况对于我国后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每一位学子必须学习和研究我国的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历史。论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该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论析:一是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结合与“苏联模式”的比较,分析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成因和主要特点;二是改革的原因分析;三是分“八大”前后、“大跃进”运动期间和六十年代前半期三个时期,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四是改革的局限性及原因分析;五是历史的启示。五六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大业之端,又是在政治斗争和国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得失成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为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还可以看出,改革虽屡遭冲击和挫折,但仍顽强地进行着,这一时代的脉搏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跳出了它的强音,汇成了今天气势宏伟的改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