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严重。在这些失真的会计信息中,一部分属于违背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准则的会计造假,而另一部分则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所致。由于盈余管理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隐蔽性较强,资本市场各类参与者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尚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作为一直受到严格监管的商业银行上市公司,也不时被卷入盈余管理的论战漩涡。因此,检验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研究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主要方法以及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丰富投资者对上市商业银行投资价值的分析视角,都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的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各利益相关者(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的认知和行为实践的创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向市场传递符合自身需要的、既定的、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盈余信息,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建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选择过程。研究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有悖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违背了中立性原则,造成对外报表有所偏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客观的分析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的利弊是对待研究的正确态度。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的公众企业,其在国家经济金融生活和政治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一直受到关注,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未进行股改上市前,也许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问题是国家和民众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股改上市的推进,使得上市商业银行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必须以自身的盈利性和盈利的成长性面对市场、面对众多的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盈余管理的动机不可避免的存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问题和与之相关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问题是适应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需要的。本文根据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的现状,选择了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的市场群体,对其盈余管理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是:①研究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②对盈余管理形成系统的认识;③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④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和方法手段;⑤探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方法体系;⑥提出评价商业银行盈余质量评价的思路和方法。盈余管理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哲学、经济学、财务学、统计学、运筹学、金融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支持着本文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中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的协调使用。规范研究,主要用于分析盈余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分析我国上市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等方面;实证研究,主要用于检验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以及上市银行盈余质量的评价,同时,适当的引进例证,作为论文研究的支持。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本文中也有大量使用,尤其在盈余管理现象存在的检验中和盈余质量的评价中。研究视角的转换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侧面的研究可以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对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问题的判断。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借鉴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出发,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由行为控制到信息控制的过程,是链接实体经济与信息经济的纽带;基于这一认识,重新系统的阐述盈余管理,重点研究盈余管理的特点、存在的条件和主要手段等,并区分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在搭建理论框架之后,本文转入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选取在实证研究中少有触及的一类企业——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和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特点,除检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之存在外,还对其盈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由于研究确认了盈余管理的现实存在,那么对于盈余质量的评价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技能,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总分银行制的特点,本文进而从两个层面研究了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问题,一是从商业银行内部出发,由于能够占有较为充分的信息,可以探索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来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探讨也适用于可能比较详尽占有商业银行信息的监管部门;一是从外部出发,主要依据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来进行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评价。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简要说明本文选题意义和背景,对国内外有关盈余管理的定义、动因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内容和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盈余管理与财务管理。盈余管理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为了阐述盈余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关系,首先从理论观点的形成入手,在不同学科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理论观点,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接着,在本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特点和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认识。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及特点。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入手,采用盈余图谱等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进而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特点,对商业银行的盈余平滑问题做出了阐释。第四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从商业银行稳健的会计政策入手,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总结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同时,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这一历史性阶段,专门讨论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和公开发行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将其作为讨论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五部分,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盈余质量评价对于无论是外部信息使用者还是内部管理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外部监管者对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随着认识的深化在逐步完善,商业银行对自身以财务盈余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也一直没有间断过。笔者对商业银行自我评价绩效的体系进行了探讨,引入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可兹外部信息使用者借鉴;同时,也根据外部信息使用者实际信息来源基本限于年报披露的特点,根据年报信息和其他宏观经济金融信息提出了如何进行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比较和评价。第六部分,结论。由于本文没有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和治理纳入讨论的范围,因此利用了简短的结论,概要的提出了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用以贯彻笔者始终坚持的事物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也作为全文的结束。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新的盈余管理基础理论研究视角。笔者从企业内部的视角诠释盈余管理,使得盈余管理的研究角度进一步拓宽,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盈余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将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将信息管理的问题纳入财务管理的研究范畴,促使财务管理在研究实体的经营管理行为的同时关注和研究经营决策和行为的信息效应和市场价值;2、尝试检验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基于银行业的行业特性尚未被市场普遍认识,笔者以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为依据,并使之与普通上市公司的盈余检验数据作比较,多角度检验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的存在。3、比较系统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行为,以盈余平滑作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特征,对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将国有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中的财务设计作为其盈余管理的重要方面纳入讨论。4、提出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由于占有不同的信息,商业银行自身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会有不同的针对商业银行以财务盈余为核心内容的绩效评价的需求。鉴于此,笔者从内部和外部两个侧面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办法,一是引入了平衡计分卡考核模式,一是借助年报披露进行比较和评价。5、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现象和盈余质量评价的研究能够促进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在银行的发展。以盈余为核心内容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为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组织行为与控制、绩效评估与报酬计划、证券市场监管等一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的研究,限于笔者的知识、精力和时间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涉及学科之广导致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涉及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难以实现;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需要大量的信息,信息资源的缺乏和不完备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全面和不深入;实践的变化还不能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后续的研究将会沿着这些路径完善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