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城市居住环境中900~1900MHz频段覆盖区域的电磁场强度和复合功率密度,了解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水平和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来探讨城市环境中900~1900MHz频段覆盖区域的电磁辐射水平对暴露人群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自诉症状以及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一)选择重庆市某一高校的老、新两个校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老校区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域,新校区位于较为偏远的郊区地带,分别测量两校区学生宿舍室内和室外900~1900MHz频段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和复合功率密度。(二)作为暴露组在老校区随机选择学生130名,同时作为对照组在新校区随机选择学生119名,两校区共选择调查对象249名。(三)采用WHO推荐的调查问卷做统一的设计印制,面对面与每个被调查对象进行的现场问卷调查。(四)同时要求被调查对象完成本次调查所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WHO-NCTB),以检测调查对象的神经行为功能状态。(五)在调查对象完成问卷调查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之后,采集调查对象的指端末梢血液,立即进行血液学常规检测。结果:(一)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电场强度的最高值都出现在1MHz~40GHz频率段,分别为1.23±0.18 V/m和0.95±0.06V/m;老校区和新校区复合功率密度的最高值分别为8.57±7.34μW/cm~2和3.34±3.13μW/cm~2,均低于国际ICNIRP导则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相应的导出限值,但0.7GHz~3GHz、0.1~3000MHz、1MHz~40GHz这3个频率段电磁辐射的电场强度水平和环境复合功率密度水平,新校区室内与室外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老校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校区阳性率高于新校区的体征包括困倦乏力、四肢无力、失眠、多梦和怀疑自己有病等5项指标,暴露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瘀斑、经量过多等血液系统指标,本次调查均未发现新老校区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校区的被调查对象中入睡困难、易怒、脱发、抵抗力下降等四项指标,女性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校区男女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三)新老校区被调查对象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的标准化得分中只有“数字跨度”这一项测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校区的测试标准得分明显比老校区高。(四)一般血液学检测发现,18项指标中有10项有差别,其中老校区平均值高于新校区的指标有3项,老校区平均值低于新校区的指标有7项,新老校区两组样本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900~1900MHz频率段电磁辐射的室外和室内电场强度和复合功率密度新校区平均值均比老校区的水平低,这可能与老校区内的建筑物顶部的几个小型移动通信基站有关。(二)而新老校区问卷调查结果提示900~1900MHz频段电磁辐射可能对暴露人群的神经系统自诉症状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健康影响,女性在这些方面可能比男性更易受到影响;而鼻腔出血等血液系统指标,本次调查均未发现新老校区存在差异,表明其对于血液系统症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三)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中“数字跨度”得分的新老校区差异提示900~1900MHz频段电磁辐射可能会对暴露人群的听觉持留记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四)血液指标检测的红细胞计数等10项指标的差异表明,900~1900MHz频段电磁辐射暴露可能还会对暴露人群外周血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