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唇裂作为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牙槽突裂是其常见伴发症状。自体髂骨因其不存在免疫排斥问题及成骨率高等优点是目前牙槽突裂的首选移植材料,同时其也存在自身的缺陷,患者难以接受因采集髂骨可能导致的跛行、切口感染及术后切口瘢痕增生等并发症,植骨成骨率也是一个重大问题;对于不考虑尖牙萌出的超过12周岁的患者,为了避免自体髂骨移植的缺点,自体肋软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及生物材料等其他材料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当患者年龄超过12岁,尖牙已经不可能正常萌出的情况下,髂骨对尖牙萌出的效果得不到体现,骨替代材料充分体现了它们的优势;不同材料之间有不同的优缺点,机体对不同材料的反应与材料的种类、特性、表面结构、形态、植入方法和功能状态等密切相关。目的本实验拟观察用自体肋软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Medpor等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来探寻理想的牙槽突裂植骨材料。方法收集60例12-23周岁单侧先天性牙槽突裂患者,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D组年龄均应超过18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使用材料问题并分别理解同意后,分别采用自体肋软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Medpor行牙槽突裂移植修复。四组相为对照组。术后1周观察四组患者软组织愈合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采用采用三维CT重建和X线片的方法观察牙槽突裂重建情况,比较四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效果。结果A组患者使用自体肋软骨,术后1周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复裂.术后6个月三维CT重建显示移植自体肋软骨存活良好,未发生感染、复裂及排异反应,畸形矫正效果明显。B组患者使用同种异体骨,术后1周有一例发生移植外露,经过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无排异,感染及复裂反应。术后6个月三维CT重建缺损处可见植入的骨组织与周围骨组织密度无明显差异。未发生感染,复裂及排异反应,畸形矫正效果明显。C组患者使用异种骨,术后1周未发生明显排异反应,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复裂发生。术后6个月三维CT重建及X线片显示缺损处可见植入的骨组织与周围骨组织密度无明显差异,未发生感染,复裂及排异反应,畸形矫正效果明显。D组患者使用Medpor,术后一周一例患者发生移植材料外露、伤口不愈合情况,经手术取出后伤口愈合良好。其余患者未发生明显排异,感染及复裂反应。术后6个月观察术区未发生感染及排异反应,畸形矫正效果明显。根据术前及术后部分患者鼻基底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牙槽突形态和统计学分析,可以确定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材料修复牙槽突裂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自体肋软骨及Medpor作为移植材料对患者鼻翼基底凹陷畸形矫正效果良好。结论1.自体肋软骨作为植入材料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不存在植入材料不足情况,且术后外形固定,但是其仅能起支撑作用,不能成骨,对于12周岁以下的患者不能使用,避免影响其尖牙的萌出,自体肋软骨取出时需增加手术切口,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来说存在二次损伤,但是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因其吸收率较低,术后效果值得肯定。2.同种异体骨作为植入材料避免了因取自体骨对患者的损伤,且植骨成功率高,材料组织相容性好,但是术后可能发生植入骨形成的牙槽嵴高度达不到手术要求,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本材料能够被自体的骨组织替代。3.异种骨作为植入材料避免了因取自体骨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且成骨效果明显,成骨率高,组织相容性好,且复合的BMP有很强的诱导成骨能力,在牙槽突裂的修复重建中发挥很强的诱导成骨作用,但是术后也存在植入骨形成的牙槽嵴高度达不到手术要求4.Medpor作为植入材料可以避免因取自体骨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且不存在植入材料不足情况,不存在吸收降解造成术后术区外形改变的问题,术后外形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如需取出,不损伤上颌骨及周围组织,其组织相容性良好;由于其机械强度较差,可能会因剧烈撞击等外力原因发生破碎,Medpor仅能起支撑作用,不能成骨;对于18周岁以下的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