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本美术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和探索,成为目前美术学科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奇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通过走访桃江县教育局以及发放“桃江县小学乡土文化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桃江县小学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使用现状并分析影响美术校本课程的四大主要因素,即:“具体内容的选择是实施的前提;提升硬环境,软实力,夯实美术校本课程实施基础;学生的发展是美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必不可少的社区协调与支持。”一同探讨了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即:美术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美术校本课程是均衡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教师具备课程研发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美术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进一步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阐述了乡土美术课程建构应符合“立足本土、强化地方特色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为本;坚持传承与发展的功能;坚持教师教学为主社会协作教学为辅”四个原则。根据“马迹塘故事”和“竹编竹刻”两个典型的桃江特色美术校本课程案例,分析在美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充分挖掘桃江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建立桃江县美术校本课程资料库,编写桃江县小学乡土美术校本课程;最后本文将指出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