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一些建筑师、规划师成立“新都市主义协会(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 )”,举起了试图解决由现代主义规划和无序开发模式带来的城市和社会问题的新都市主义的旗帜。他们的概念可以溯源到1961年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首先从人的日常行为出发,从简单观察中发现“步行”是人最常使用的方式,安全、多样且适合小孩的步道及邻里是最佳的社区居住空间,它是形成多样化城市的需求。1999年《新都市主义宪章》的出版,意味着一种期望可以通过某种规范以及城市设计的方法来重新塑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空间的理论已经形成。新都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试图提供更加完善和完整的生活品质,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人居质量,重建社区和邻里关系,逐步摆脱过度依赖汽车的情况。新都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及邻里单元。本文以“城市生活”为线索、以追求“良好生活品质的社区”为目标展开研究:第一章,对研究的缘由、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研究框架等进行了简明的阐述;第二章,了解新都市主义社区公共空间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区域、邻里/分区/廊道、街道/街区/建筑三种尺度以及不同规划类型的区分方面详细阐述其理念与设计原则;从新都市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理念对比来说明其优越性;以及对新都市主义引发的争议进行权衡和研究,从反面剖析这一理论的作用与发展;第三章,对国外新都市主义的实例分析,从而得出国外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为我国进行新都市主义实践提供依据。第四章,提出我国社区的现状,分析新都市主义对我国建设的启示;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新都市主义在城市、社区、设计方法三个层面上的应用策略;列举我国的实例,结合理论分析我国新都市主义的不足和需要的改进。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