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等策略的实施,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战略,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大量的新鲜血液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促进了股票市场的发展。但面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民营企业要想持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充分利用人才,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才。但民营上市公司的高管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何才能有效激发管理者的潜能,并最大限度地使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趋于一致,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不同的民营化方式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制造业民营上市企业的高管货币薪酬、薪酬差距、持股比例以及在职消费等四个维度的变量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的激励手段所发挥的作用,力求对改善高管激励策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通过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1)总经理的货币薪酬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且国企民营化公司的正向作用要明显强于直接创建的民营公司; (2)总经理和高管团队成员间的薪酬差距对公司财务绩效有显著地正向影响,而且国企民营化公司的正向作用也要强于直接创建的民营公司。但与其他激励方式共同作用时,这种作用会发生改变,所以可以适度加大这种差距,但不宜拉的过大; (3)总经理的持股比例对公司财务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可能的原因是民营公司中高管的零持股和低持股现象比较普遍,股权激励机制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而且对总经理一个人的股权激励是很难大幅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的; (4)公司财务绩效与高管和高管团队的在职消费水平显著正相关,这里的在职消费更多地表现为是一种对高管的激励方式,而且能发挥很强的激励作用,而且直接创建的民营公司的正向影响要明显强于国企民营化公司。 最后,根据上文得出的结论,列出了几条可行的高管激励策略修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