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真菌性病害对大豆的危害最为广泛。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且容易污染环境,不是理想的抗病育种方法。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为新型抗病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天麻抗真菌蛋白(Gastrodia antifungal protein,GAFP)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蛋白,将编码GAFP的基因导入大豆中,有望培育出抗病的转基因大豆新材料。本研究以大豆的子叶节为外植体,探讨影响大豆再生频率的主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子叶节再生体系;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AFP基因导入小粒豆,研究了影响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初步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经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并优化了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1)确定了适宜的种子灭菌方法: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常用灭菌方法,氯气灭菌法污染率低且对种子的伤害较小,是大豆种子适宜的灭菌方法。(2)筛选适宜的大豆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再生能力差异较大,供试的7个不同基因型大豆中,芽诱导率在7.27%-69.09%之间,其中小粒豆芽诱导率最高,所以将小粒豆作为进一步转化实验材料。(3)确定适宜的6-BA浓度:6-BA浓度直接影响着丛生芽的诱导和分化,当浓度为0mg/L时,无法诱导丛生芽;当浓度为1.67mg/L时,芽诱导率最高,为84.6%;当浓度为2.5mg/L时,丛生芽个体最大,但是芽的个数过多不利于芽的伸长。(4)生根阶段适宜的IBA浓度:生根阶段施加IBA可以显著提高生根率,在IBA浓度为1mg/L,生根率最高,为79%。2研究了影响GAFP转化大豆的影响因素(1)确定了抗生素筛选的适宜浓度为Hyg10mg/L,抑菌剂为Cef500mg/L,并根据大豆子叶节农杆菌转化特点,采用延迟筛选法。(2)确定了子叶节与农杆菌侵染及共培养的最佳组合为侵染30min,共培养3d。3转GAFP基因植株的获得通过筛选,得到抗性苗204棵,经PCR检测有2株为阳性,转化率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