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委会选举是实施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到现在已历经三十多个年头,村委会选举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实践,树立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典范。当前,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时代发展和创新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面探究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村委会选举,以达到农村善治。文章在经济人假设、制度理论、治理和善治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农村基层治理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当前村民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行政权力过多干预、村党组织影响村委会选举、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下降、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和拉票等已成为村委会选举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从主体、制度、环境、社会动员能力等角度探究深层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村民作为村委会选举的主体,受教育水平与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意愿呈现曲线模式,村民更关注的是自己在参与选举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制度供给的有效与否、村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等对于村委会选举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动员能力、村“两委”动员能力、宗族势力影响则直接关系到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村民比例及村委会选举成功与否。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选举制度、重塑权力运行机制、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等。制度的完善要更加注重调动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积极性;重塑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厘清乡镇、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权力运行边界,建立权力清单;提升村民素质、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塑造良好外部环境等,对于村委会选举至关重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村委会选举全过程监督、畅通监督渠道等,是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和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策的提出,以期能够为基层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