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椎板开门角度对疗效的影响,并分析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有无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7月至2012年0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46.5岁(41-63岁),病程平均为9个月(2个月-5年),随访时间平均为8.5个月(6个月-13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颈椎MRI、CT检查并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片及左右侧屈位片以了解颈椎各向活动性,可见颈椎脊髓多节段(≥3个)受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并排除颈椎严重反曲畸形、不稳及严重骨质疏松等因素,部分病例行四肢肌电图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及脊髓损伤程度。术后常规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部分病例术后摄MRI检查),观察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测Cobb角)、椎管开门情况(开门角度大小),内固定物的位置、有无松动或断裂,植骨融合情况,是否有开门再闭等情况发生。分别运用JOAl7分法评分、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两种客观评分方式对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脊髓功能进行评估,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Cobb角评价术前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随访期间观察椎板开门角度变化,分析是否出现再关门现象。结果术前JOA评分为7.30±2.05分,Nurick分级为3.36±1.04级;术后1个月JOA评分为12.2±1.62分,Nurick分级为1.50±1.21级;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2.5±1.56分,Nurick分级为1.28±0.86级;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3.4±1.49分,Nurick分级为1.25±1.18级;JOA评分改善率评定:优17例,良5例,中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84.62%。术后病人的JOA评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140.28,P<0.05);术后病人的Nurick分级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31.50,P<0.05)。对两种评分指标进行线形回归分析发现,JOA评分改善率与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差值之间呈明显的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815,P=0.000<0.01)。术后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310>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椎板开门角度无显著差异(t=0.388,P=0.527>0.05)。所有患者手术时均未发生硬脊膜撕裂,术后也未出现脑脊液漏、伤口感染、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7.69%,经过去围领后的颈部伸屈功能锻炼,于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1例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保守治疗于术后6周完全恢复。结论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容积,增加了脊髓的活动空间,间接地避开了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关节突关节及肥厚的黄韧带对神经的压迫,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结果证实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做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术式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并不改变原有的颈椎生理曲度,术后未发生再关门现象,但为了明确其是否影响颈椎远期稳定功能及活动范围,及是否加重邻近节段退变,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对比性的临床研究和更长期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