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生死”问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影领域,几乎所有导演的电影中都涉及对死亡的描绘。但像前苏联电影导演塔可夫斯基这般集中并突出表现人类生死问题的导演尚不多见。塔可夫斯基作为享誉世界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雕刻时光、梦境、诗电影、长镜头以及浓郁的东正教文化特质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生与死同样是塔可夫斯基电影中所探究的重要母题,本人正是从塔可夫斯基的一生中的七部半电影出发,试图全面论述其电影中探寻的生死问题。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结语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简略地介绍了塔可夫斯基电影中所关注的生死问题,并补充说明了死亡本体论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塔可夫斯基生死观产生影响的时代背景。明确限定了研究对象,介绍了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所选择使用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第一章针对塔可夫斯基七部半电影中的主要内容与人物进行相关介绍与分析:《伊万的童年》中的战争;《卢布廖夫》中的精神受难;《索拉里斯》中的垂死临终;《潜行者》中的信仰挣扎;《乡愁》中的饱含宗教意义的自焚;《牺牲》中的末世论恐慌。第二章根据第一章的分析,初步梳理出塔可夫斯基电影对于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然后扩展了塔可夫斯基电影中死亡范畴的外延。除了物质性的肉身死亡之外,塔可夫斯基更多地观照到了广义上的死亡,即:受难、孤独、寻找、疯狂、救世。而死亡范畴的丰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命内涵的丰富。通过广义上生死概念的演绎,分析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第三章回归到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本体,重现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死亡场景:《伊万的童年》中梦境与死亡的对比;《卢布廖夫》中漫长的忍耐;《索拉里斯》中的垂死挣扎。《潜行者》中的终极拷问;《乡愁》中的临终步道与自焚;《牺牲》中的焚烧房屋。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发掘塔可夫斯基是如何通过电影的影像语言来表现生与死。进一步归纳出三种影像表达方式:自然元素的影像,梦的影像还有时间性的长镜头。最后在结语部分总结了整篇论文的思路,结合塔可夫斯基的生长环境与所处时代背景,得出结论: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生死问题的独创性在于对死亡的直面,也就是向死亡而生存。他深知死亡是生命的常态和无法逃避的最终归宿,仍然虔诚地用牺牲拯救死亡。与其被动地等待死亡,不如自由自觉地以死亡战胜死亡。在如此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中,更加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陆地资源紧张程度的加剧,人类正向着海洋、太空等更广阔的领域迈进。无论是在水下进行挖掘作业还是在太空进行资源开采,其环境都是十分复杂、恶劣的,甚至有辐射或放射性
目的:研究拉帕替尼与顺铂单药及联合用药对人卵巢癌细胞细胞SKOV3生长、细胞周期及对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拉帕替尼应用于临床治疗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正>教学目标:通过品味鹬蚌形象的语言,走进鹬蚌内心世界,领悟寓意,初步培养学生寓言文体感悟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学对象:六(下)设计意图:寓言故事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文体
<正>古人作文结尾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元人乔吉曰:"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南村辍耕录》卷8)明人谢榛论诗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目的 探讨男女体脂参数的差异 ,以及各体脂参数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空腹血糖(FPG) <5. 6mmol/L且无糖尿病史的健康男性 6 5 6例、女性 395例的体质指数 (BMI)、
《刑法修正案(八)》将禁止令纳入我国刑法体系,明确规定了管制和缓刑中的禁止令。禁止令作为对管制犯罪人、缓刑犯罪人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完善,是一种综合性刑罚辅助执行措施
文章立足于转型期与新时期俄罗斯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俄罗斯政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指出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应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发展和巩固民族的教育制度,以最
当前,非警务活动与警务活动界定的标准并不清晰,党委政府、人民群众、基层民警对非警务活动的认识各有不同,从公安机关的角度对非警务活动的类型、产生的原因、给公安机关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模块化思想在生产和组织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而模块化产业网络作为产业组织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新型组织结构,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