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进行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之所在。然而,农业生产率低直接导致了农户收入水平低,进一步导致了农户对资本的拥有能力,导致了农业生产经营资金的投入有限,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阻碍农业生产水平提高,难以农户提高收入水平。为了进行生产投资,贷款成为农户首要选择,通过有效的贷款来促成农户的农业生产。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不仅可以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困难问题,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但家庭农业仍是我国农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主体,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20世纪末,完整意义上的小额信贷才在我国出现。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小额信贷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照搬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模式。虽有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小额信贷“本土化”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关注的是宏观环境,以绩效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为主,对于具体地区的实证分析较少,且缺乏有力的调查数据分析来支持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非对称信息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都是西方经济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实证研究,深受研究者们的欢迎。本文以上述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出发点,将其应用到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当中,在参考其他相关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含山县当地农户生产经营的特点,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通过在含山县各个镇、乡发放,并通过计量软件spss、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回归。首先,本文先概括含山县经济发展现状,了解该地区小额信贷的相关主体,以及含山县当地农户小额信贷的供给现状,包括有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其次,本文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分析了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得出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交易性动机和谨慎性动机;信息的非对性造成资金的供需双方难以完成借贷;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组织在农户小额信贷提供上的不完全,边缘农户难以获得信贷服务。最终根据以上3个理论设计了本文的调查问卷,具体见附件。再次,通过对于调查问卷的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户主性别与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影响不显著。第二、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人均耕地面积与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负相关。第三、家庭人口数、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正相关。最后,从农户自身角度、政府角度以及金融机构三个方面,来提出满足现有农户自身小额信贷需求和引导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的建议,其中农户应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提高自身金融素质,增强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应完善保障体系,加强信用建设,健全金融监管;运用7P理论对金融机构提出合理建议,为促进含山县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加快含山县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