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得出低钠血症是肝衰竭治疗过程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与患者病死率有密切相关性,并且能影响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因此肝衰竭并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但在对待治疗低钠血症中补钠还是限钠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 通过早期积极补钠治疗了解肝衰竭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观察低钠血症并肝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血钠变化、腹水、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的关系,同时通过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预测短期内(90天)生存率的关系,从而评价低钠血症对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对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从而指导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及提高救治水平。 方法: 选取莱芜市传染病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乙肝基础上的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共196例,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血钠水平、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并发症的情况。根据血钠水平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治疗组补钠治疗,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并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90天内的生存情况。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在血钠水平、临床表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并发症的关系及短期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乙肝基础上的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共196例,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较为集中。四种类型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为14.29%;慢加急性肝衰竭为55.10%;慢性肝衰竭为30.61%。其中轻度低钠血症96例,中度低钠血症60例,重度低钠血症有40例,分别占比例为:48.97%,30.61%,20.41%。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血钠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随着血钠水平的下降,Child-Pugh评分减低,MELD-Na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钠水平下降越明显,肝功能越差,预后也越差。随着低钠血症的好转,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治疗组 MELD-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短期死亡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乙肝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一致。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随着血钠水平降低、肝功能随之下降,预后较差,即低钠血症越严重,肝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2.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与腹水发生具有相关性,肝衰竭越重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腹水发生率也升高。早期补钠治疗对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腹水消退有明显改善。 3.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具有相关性,肝衰竭低钠程度越重,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越明显。早期纠正低钠血症能显著降低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从而能改善肝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及提高短期生存率(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