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衰竭低钠血症补钠治疗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zhong12m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得出低钠血症是肝衰竭治疗过程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与患者病死率有密切相关性,并且能影响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因此肝衰竭并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但在对待治疗低钠血症中补钠还是限钠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  通过早期积极补钠治疗了解肝衰竭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观察低钠血症并肝衰竭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血钠变化、腹水、肝性脑病、脑水肿、肝肾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的关系,同时通过Child-Pugh评分、MELD-Na评分,预测短期内(90天)生存率的关系,从而评价低钠血症对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对短期预后的临床意义,从而指导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及提高救治水平。  方法:  选取莱芜市传染病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乙肝基础上的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共196例,记录其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血钠水平、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并发症的情况。根据血钠水平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给予治疗组补钠治疗,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并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90天内的生存情况。最终分析两组患者在血钠水平、临床表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等并发症的关系及短期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乙肝基础上的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共196例,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较为集中。四种类型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为14.29%;慢加急性肝衰竭为55.10%;慢性肝衰竭为30.61%。其中轻度低钠血症96例,中度低钠血症60例,重度低钠血症有40例,分别占比例为:48.97%,30.61%,20.41%。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血钠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随着血钠水平的下降,Child-Pugh评分减低,MELD-Na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钠水平下降越明显,肝功能越差,预后也越差。随着低钠血症的好转,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钠血症治疗组 MELD-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短期死亡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乙肝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重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一致。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随着血钠水平降低、肝功能随之下降,预后较差,即低钠血症越严重,肝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2.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与腹水发生具有相关性,肝衰竭越重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腹水发生率也升高。早期补钠治疗对肝衰竭并低钠血症患者腹水消退有明显改善。  3.肝衰竭并发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具有相关性,肝衰竭低钠程度越重,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越明显。早期纠正低钠血症能显著降低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从而能改善肝衰竭患者临床表现及提高短期生存率(90天)。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分析CCR7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CCR7在胃癌的发生、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蛋白在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 MA)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
目的:  通过对81例接受肾上腺切除、26例接受肾癌根治术、21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以及1例接受特殊微创内视镜手术切除肾上腺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微创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与Cage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间因腰椎不稳症而行椎间融合术并获
对紫心甘薯红色素的理化性质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红色素属水溶性色素,且在酸性条件下极为稳定,故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天然食品着色剂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相较传统教学资源,“微课”在学科教学中有其基于自身特点的独特优势。“微课”虽不能替代教师授课,但科学地运用“微课”能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实践检验存在三种值得推广的“微课”教辅模式,即嵌入式、分散式和延伸式。课堂教学要科学地研发和运用微课等先进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学科教学;资源;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