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范与辛亥革命——一个晚清绅士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范是旧中国的一位绅士,他早年追求的是读书求仕的生活,在多次落榜后,捐资买了个知县的头衔,就任江西铅山知县。他与上司关系不睦,终因一场教案而落职。后来,他到了上海,买下《苏报》,由倡导改良而转向革命,遭到清廷的忌恨,《苏报》被查封,陈范被迫逃亡海外,但他仍坚持革命信念。 本文力图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以陈范的活动和思想变迁为线索,以《苏报》和苏报案为重点,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背景,多层次多视角地描绘陈范及其相关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以期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其他文献
二战前拉美日裔的同化与融合程度较低,本文试图以秘鲁和巴西的日裔群体为例,分别从日裔群体本身和接纳国社会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二战前制约日裔同化与融合的诸因素。从日裔群体本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她所实施的教育政策一方面继承于前代,另一方面又展示了她自己的特色。清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在清
汉朝建立之初,新旧交替,百废待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央对地方是如何管理的呢?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正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特别是大量竹简
清代,铜政是政府集铜矿开采、收买、运输、造币的系统经济行为。它在康熙、雍正时期开始起步,乾隆朝达到繁荣,道光、咸丰时期逐步衰落,同治、光绪时期出现短暂的复兴后又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