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自体皮源不足是影响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救治的一个难点。目前,除传统的自体皮片移植外,体外培养扩增自体表皮细胞是提供永久性皮源的唯一方法。自Rheinwald等建立表皮细胞培养技术以来,表皮细胞膜片移植已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原代培养周期一般为10天左右,待细胞完全融合后才能使用,而此时的细胞增殖潜力已明显降低;膜片太薄,只有3~4层细胞,不易操作;细胞膜片消化困难,易损伤基底细胞锚着纤维,膜片移植后与创床的粘附能力差,影响基底膜的形成。其中最大的缺陷还是表皮细胞培养的时间不能随创面的变化而改变,往往创面情况良好,适合移植时,细胞尚未增殖融合成片;或待细胞融合成片时,创面可能发生感染而恶化,不适于膜片移植。细胞悬液移植的时机则不受此严格限制:原代、继代培养或处于亚融合、融合状态的细胞皆可用于悬液移植,及时封闭创面。国外在七十年代曾开展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但因单纯细胞悬液的流动性大,滴加于创面后易流失,故未能为临床提供可行的方法。后采取细胞悬液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以及Ca2+结合,呈凝胶状应用于创面。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均为创面止血成分,因而用于创面又可止血。然而纤维蛋白原来源困难,成本高,而且由于是血制品,难以排除传染性病毒污染的可能,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早期,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应用于深度烧伤创面,由于缺乏真皮组织,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明显,反复形成水疱、破溃,影响愈合后的功能与外观。后采用异体皮拉网,细胞悬液滴入网状孔隙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移植效果,但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仍较明显,而且异体皮不能排除传染性病毒污染的危险。本实验选择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简称SH)与表皮细胞悬液混合,降低了细胞悬液的流动性,使细胞滴加于创面后与创面粘附紧密,不易流失,而且外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ic 第二军医大学 中文摘要 硕士学位论文 acid,简称HA)可作用于创面,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抑制创口 收缩和1型胶原过度沉积所造成的派痕异常增生,促进创面愈合。同时以自制的海 绵状胶原膜为真皮支架,结合细胞悬液移植,以期及时封闭创面,并改善创面愈合 质量。 _、研究目的 1.筛选合适浓度的SH作为表皮细胞悬液移植的基质; 2.探讨海绵状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的可行性; 3.探讨表皮细胞悬液结合海绵状胶原膜进行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 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部分:SH基质的筛选 筛选SH基质的要求:粘附性大,保证细胞悬液滴加于创面不流失;对表皮细 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以含不同浓度SH的DMEM(Dulbecco七 Modified Eagle Medium)完全培养基培养表皮细胞48或72 /J’时;采用XTT试剂盒,用酶联免疫 吸附法测定样品的光吸收值,了解SH对表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结合SH溶液 的粘滞性,挑选出合适浓度的SH基质。 第二部分:海绵状胶原膜的制备 以酸溶法制备胶原溶液,滴加6-硫酸软骨素C,冻干成膜,0.25%戊二醛溶液交 联。将制备的胶原膜包埋于SD大鼠皮下,定期取材以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 能力及降解速度。 第三部分:表皮细胞种植于海绵状胶原膜的体外培养实验 取正常人包皮环切术切下的皮肤分离表皮细胞,体外种植于海绵状胶原膜上, 置37C、5%CO。孵育箱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 第四部分:表皮细胞悬液结合海绵状胶原膜移植的动物实验 2 第二军医大学 中文摘要 硕士学位论文 将胶原膜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同时或待一周左右胶原膜血管化后滴 加表皮细胞悬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照组为无胶原膜的单纯表皮细胞悬液移植。 四、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0.7%浓度的SH具有一定的粘滞性,且对表皮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无 明显抑制作用,为最适的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基质。 第二部分:制备的海绵状胶原膜,胶原纤维排列成网状。皮下埋藏实验表明组 织相容性较好,无急性排斥反应,血管化能力强,降解速度慢,真皮构架稳定性好。 第三部分:胶原膜对表皮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在胶原膜上种植人表皮细胞, 表皮细胞生长增殖较好,2-3周可形成复层细胞膜片。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