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武侠小说的流传与影响甚广,非其他小说能企及。作为武侠小说这类中国文学中特有的题材小说之代表,金庸小说理当受到翻译界的高度重视,是典籍英译的选题之一。《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由英国记者晏格文(Graham Earnshaw,1952-)译作英文于2004年出版,是至今已出版的几本金庸武侠系列小说英译本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类型,武侠小说的英译过程尤显困难、冲突甚多,金庸武侠小说又是首屈一指之作品,困难程度,可见一斑。而该英译本反响不错,是以择此作为研究例本,考察译者与作者的意图冲突及语言策略冲突。武侠小说的翻译中,译者与作者由于时间、空间上巨大的差异性,从认知到实践呈现多种冲突,大致体现为两者之间的意图冲突和语言策略冲突。语言策略的冲突大部分原因来自意图的冲突,而意图冲突可以从译者与作者的个人背景和文化语境两方面得出。然而,译者与作者的这些冲突并不应以“不忠实”之名予以批判,这些冲突的存在反而具有其积极的作用。从主体间性理论的视角看,翻译是译者与作者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与相互作用,冲突的存在让翻译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主体间性理论提倡对翻译的审视要顾此及彼,并对传统的单一视角提出挑战,强调差异的分享与共存,反对主体性研究视角的唯我论和倾向。从主体间性角度看该译本不难发现,英译武侠小说中体现出的杂合的语言风格更便于获得西方读者认可和理解。而冲突本身也展现出文化的碰撞与共存,可以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译者与作者的意图冲突与语言策略冲突的探视,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对冲突进行解释和讨论,希望进一步说明主体间性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解释力;同时希望对武侠小说的英译进程提供语言策略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