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和纤维化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特效药,其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IPF好发于老年人,有研究认为机体衰老是IP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探索IPF与衰老相关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Sirtuins参与了衰老的过程,也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但是Sirt7与IPF发生发展的关系,迄今国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和纤维化的肺部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特效药,其预后极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IPF好发于老年人,有研究认为机体衰老是IP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探索IPF与衰老相关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Sirtuins参与了衰老的过程,也在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但是Sirt7与IPF发生发展的关系,迄今国内外报道较少。有研究表明IPF患者的原代肺成纤维细胞中Sirt7的水平显著下降。因此,我们推测Sirt7可作为治疗IPF的新靶点。此外,EMT过程密切参与了IPF发生发展。因此,本课题将利用观察Sirt7在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发展的表达情况;过表达Sirt7表达水平探讨对肺上皮细胞纤维化发生发展中EMT的影响;进一步明确Sirt7是否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来调控IPF发生发展的EMT。该研究进一步揭示IPF发病的分子机制,为IPF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利用博来霉素(BLM)构建C57BL/6小鼠肺纤维化模型,随机把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BLM模型组包括BLM分别处理7天、14天和28天组3组。小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将BLM(对照组为生理盐水)5mg/kg注入气管内。3-4h后观察小鼠复苏情况。造模完成后分别于7、14和28天处死小鼠。留取小鼠肺组织标本。2.小鼠一般状态: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包括体重、活动情况、毛发光泽度、精神状态、进食饮水情况、呼吸情况、发绀情况。3.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取各组小鼠右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右肺的病理学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4.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5.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Sirt7、E-cadherin、α-SMA;TGF-β1、Smad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小鼠肺组织中各组蛋白表达差异。6.Beas-2b正常人肺上皮细胞用完全培养基培养于培养瓶中,先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α-SMA来确定博来霉素的最佳浓度;然后用最佳作用浓度的博来霉素来干预细胞,提取总蛋白检测E-cadherin、α-SMA蛋白的变化,确定最佳作用时间。7.将细胞消化接种于6孔板后,用过表达Sirt7质粒去干预细胞后,加入BLM作用,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E-cadherin、α-SMA、TGF-β1和Smad3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BLM模型组随造模时间延长饮食、摄水逐渐变差,活动减少,毛发逐渐干枯,体重下降,最终呼吸急促,甚至死亡。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BLM模型组小鼠肺组织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第7天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14天胶原纤维沉积急剧增加,到第28天呈较典型的肺间质纤维化。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BLM模型组小鼠提取肺组织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EMT表型α-SMA表达上升和E-cadherin表达降低。并且Sirt7蛋白表达下降。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4.细胞实验中,BLM诱导的肺上皮细胞中,Sirt7表达水平下降。过表达Sirt7质粒转染细胞,WB结果显示过表达Sirt7可以拮抗肺上皮细胞EMT的发生。5.细胞实验中,过表达Sirt7质粒转染肺上皮细胞,BLM诱导后,WB结果显示过表达Sirt7可以拮抗TGF-β1/Smad3信号通路来抑制肺纤维化EMT的发生。【结论】:1.Sirt7在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和细胞模型中表达减少;2.Sirt7参与了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和细胞模型中EMT的发生。3.Sirt7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途径诱导的肺纤维化中EMT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溃性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方法小鼠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构建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配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
目的:研究针对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定量阻力呼气及缩唇呼吸进行治疗,并探讨该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4本院于2018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47例,采用定量阻力呼气治疗)和B组(47例,采用缩唇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炎和非COVID-19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痊愈患者肺部损害的超声表现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连续性居住在国内的24例COVID-19肺炎痊愈患者和同期连续性32例非COVID-19 CAP痊愈患者,痊愈后半年前瞻性地采用改良肺部超声检查法、HRCT、肺功能检查、肺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肺部损害进行评估,评价两组患者的肺部损害差异。结果1.24例COV
研究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与单纯肝素抗凝在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栓塞危险分层为中高危肺栓塞患者81例,31例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定义为A组,50例为肝素抗凝治疗定义为B组。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中计量资料以均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有吸烟史的男性COPD患者在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血浆脂质谱的变化,同时与非COPD对照组进行对比,以了解COPD不同阶段的脂质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7例稳定期COPD、27例AECOPD、21例非COPD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血浆,采集包括年龄、吸烟史、身体质量指数等基本信息及肺功能指标。通过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延迟诊断的常见因素,并探讨影响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0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肺栓塞患者,根据《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018版》诊断标准,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高危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159例做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延迟诊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造影的Qanadli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临床危险分层及治疗方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0年1月因呼吸困难、咯血等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应用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确诊的124例急性肺栓塞(acute p
背景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指患者不慎吸入口咽部物质或胃内容物无法排出,吸入物在下呼吸道或肺部积聚而诱发的感染。与非吸入性肺炎相比,AP是一种更严重的肺炎,AP与ICU住院率、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增加显著相关。目前国内外通用的AP诊断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明显的吸入病史、吸入的危险因素和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由于缺乏特异性AP诊断实验室标记物,因此早期诊断
研究目的探讨定量HR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与COPD患者肺功能严重程度、血液炎症及血气指标之间的关系;阐明血液炎症及血气指标是否可作为HRCT确认的肺气肿、小气道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定量HRCT参数与COPD肺功能指数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对51名COPD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HRCT呼吸双相扫描,图像自动分析测量呼吸相定量HRCT参数,如低密度衰减区域百分比(
目的通过比较气道一氧化氮水平在不同慢性气道疾病中的差异,探讨气道一氧化氮水平在慢性气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45位受试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72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86人,非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