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ke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从面向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呼唤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体育社会评价就是在教育方针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借助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体育教育的过程、行为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以优化体育教育活动、促进体育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社会评价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评价功能的发展教育性、评价主体的广泛参与性、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以及评价模式的开放多样性。 本文以哲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系统科学方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教育社会评价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体育教育社会评价的特点、构建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社会评价体系所应遵循的标准、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育教育本科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式,并对建立体育教育社会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目前教育社会评价理论尚不成熟,体育教育社会评价理论处于初创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理论界还没有给教育社会评价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人们对体育教育社会评价的理解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其次,对教育社会评价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目前主要是对概念、必要性以及教育评估中介机构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触及到如何发展和构建我国教育及体育教育社会评价体系和机制这一实质性的问题。 根据对教育社会评价特点的研究,笔者认为体育教育社会评价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体育教育人才素质影响的双重性,评价对象的散在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评价过程干扰因素多,缺乏具体的测量指标,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性。因此,要对体育教育毕业生做出一个科学化的社会评价,就必须在评价活动中坚持主体性、综合效果性、超前性和民主性等评价原则。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体育教育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社会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包括: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方面的评价。影响社会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工作态度及表现等非智力因素,然后才是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等智力因素。 新的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发展性的体育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提出,不仅是针对我国现行体育评价体系的不足与局限,而且体现了当前体育评价最新发展趋势和先进的评价思想。为更好实施体育教育社会评价,评价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坚持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第二,要坚持评价形式的多元化。根据本课题的调查研究,并参考工商业界质量保障的1509000系统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试建构体育教育社会评价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见图l) 国内外社会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要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体育评价机制。从而建立有效的体育教育督导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督导运行环境、对体育教育过程进行监督、调控,使体育评价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教育系统内外各方广泛参与、紧密联系、和谐运作,使体育评价成为真正推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杠杆”。
其他文献
合取谬误的确证度理论来源于贝叶斯归纳确证逻辑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被试在进行判断时,并不是根据合取事件的条件概率大小,而是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确证度。因此合取谬误形成的关
“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50多年前的论断言犹在耳。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深入、汽车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一大“城市病”。如果将城市的主千道和次支干道分別比作人体的大动脉和微血管,那么,打通“微血管”,实现微循环,正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金钥匙之一。  从系统论的视角审视,城市交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不同等级的城
近年来,随着民族意识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高涨,民族精神成为热门的现代性的话题。本文在对民族精神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与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凝聚力、民族素质等相关
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南,以指导幼儿教师将幼儿园教育规程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纲要》所体现出的新的课程
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学生教育的发展,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判断学习者语言发展状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