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术后半年的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及其预后情况,定量评估营养和社会支持状况对大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作用大小。为延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中选取有详细联系方式的福州市251例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和133例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并确诊的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半年调查营养状况、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等。133例大肠癌患者术后两年再次调查患者的生存状况。采用两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营养状况、社会支持和生存时间的定量关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定量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社会支持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生存质量的6个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症状副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后半年的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状况和生存时间存在相关。营养状况越差,二年生存率越低;社会支持状况越差,二年生存率越低。133例大肠癌患者的二年生存率为79.7%。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大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年龄(OR=21.720,95%CI:4.221~112.029)、活动情况(OR=0.453,95%CI:0.215~0.952)、营养状况(OR=0.117,95%CI:0.040~0.336)、社会支持(OR=0.235,95%CI:0.067~0.822)、化疗(OR=4.510,95%CI:1.116~18.226)。2.大肠癌患者术后半年的营养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和生存质量存在相关。营养状况越差,生存质量越差;社会支持状况越差,生存质量越差。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质量评分与年龄(OR=1.036,95%CI:1.012~1.059)、性别(OR=1.881,95%CI:1.142~3.098)、活动情况(OR=0.805,95%CI:0.573~1014)、护理人员(OR=0.785,95%CI:0.719~0.909)、营养情况(OR=0.100,95%CI:0.064~0.157)、社会支持状况(OR=0.597,95%CI:0.386~0.922)和家庭经济情况(OR=1.642,95%CI:1.166~2.314)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术后每天活动时间越长、护理人员亲密程度越高、营养状况越好,社会支持状况越好,生存质量越好;年龄越大,性别为女、家庭经济情况越差,生存质量越差。3.大肠癌患者术后半年的营养状况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手术范围以及化疗情况存在相关关系。年龄小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于年龄大的患者,采用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于姑息手术的患者,未化疗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好于化疗的患者。4.大肠癌患者术后社会支持状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护理人员、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化疗情况以及临床分期存在相关关系。年龄大的、男性、没有配偶的、退休的、晚期的、有化疗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特别是主观支持水平较低。5.大肠癌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和生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对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0.367296(P<0.05),第二对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0.304768(P<0.05)。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与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关系密切。术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给患者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对年龄大的、采取姑息切除手术的、有化疗的患者要特别注重改善其营养状况;对年龄大的、没有配偶的、退休的、有化疗的、晚期的男性患者,社会和亲属更应予以关注和精神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