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京津冀各地为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成效较为显著。然而,京津冀地区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未彻底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该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科学地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了解承载状况,使经济和环境在合理的承载限度内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结合2007-2016年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口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以了解京津冀各地资源环境状况为切入点,详细总结京津冀资源环境方面的现状。运用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京津冀各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分别从区域整体角度和京津冀各地区对比的角度,以时间为轴对三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纵向分析,以空间为视角对比各地资源环境承载状况。通过计算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总能值生态足迹,以及人均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计算得出区域整体和三地各自的生态平衡状况,进一步对比当前环境承载能力和人类活动对资源的消耗程度。最后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中引入经济指标计算万元GDP能值生态足迹,从而计算京津冀地区十年间的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生态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评估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总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波动不大,但地区之间资源总量不均衡。各地区人均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论文结合实证结论,根据历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类活动对资源消耗的动态变化趋势评估承载现状,提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平衡资源需求;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技术创新,研发利用新能源;推进三地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增强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