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科学思想与科学活动初探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iu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实用知识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本就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贯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北宋尤为明显。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北宋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儒学之下科学思维的形成也启迪着他们的心智,这其中苏轼便是传统文人中的典型代表。他积极的入仕态度以及在山水间探索自然,对自然进行理性思辨后形成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都与其参与的关乎民生大计的科学活动密切相关,辉映着北宋科学发展的灵光异彩,产生了积极的文化效应,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苏轼生平所著大量诗文集序作为基本史料,以苏轼的生平活动为主要线索,运用文献法、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整理查找苏轼相关史料和论著中的科技元素,讨论苏轼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行动,以达到对苏轼更为立体的认识。本文第一章是苏轼的生平活动以及他所处的北宋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苏轼将、政治追求与自然探索、科学活动、致用民生融为一体,他的科学启蒙、探索兴趣和科学意识受到了家庭教育以及北宋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其中,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学术界浓厚的怀疑精神、讲求实学与博学的儒家文化不仅推动了北宋的科技发展,也造就了苏轼的自然观形成和科学实践的时代背景。本文第二章论述了苏轼的科学思想,其主要内容包含自然观形成的哲学基础、苏轼的宇宙生成思想、自然观以及苏轼“目见耳闻”①反对主观臆断的科学精神。苏轼认为世界的生成变化都有自然的法则,他认为万物皆生于动,宇宙处于时刻运动之中。苏轼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了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并有着执着于追求真知的探索精神。本文第三章阐述了苏轼在日常生活及从政期间开展的科学实践。这其中包括了苏轼在医学、农学、煤炭开采、水利灌溉方面的探究,这些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科技手段指导人们生产实践,也成为北宋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本文第四章讨论了苏轼诗文创作与科学的融合,整理并简述了苏轼诗文里体现科学智慧的酿酒、饮食、饮茶涉及的制作方法和制作工艺,苏轼独特的文学展现手法是后世了解北宋科技发展和成就的重要途径。总之,本文认为,苏轼在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融会贯通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观和科学思想,并在探索科学的活动中,形成了注重实践与实证的探索自然精神。苏轼自身具备的良好科学素养是其从政时处理政务得心应手的内在原因,他不仅借助行政力量推动科技民生,还巧妙地运用了兼具科学功用与艺术形式的诗文手法来传播和推广科技,对北宋科技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以其变形小、结构刚度好、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养护简易、抗震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大中跨桥梁结构形式的重要选择方案。然
中国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分布在各级各省行政机关,据统计,从2003年以来,全国各地共录用了33万公务员。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一直保持99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研究影响区域生活垃圾 (以下简称垃圾 )收运模式的主要因素及优化的垃圾收运模式。结果表明 ,影响垃圾收运模式的关键在于收集密度、运输距离。提出了优化
今天,当人们把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文本重新阅读的时候,是以与古人完全不同的视野去欣赏它。古典园林的诗性空间结构与时空语言,使园林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民族的永恒魅力。本文提出
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是碳排放权交易良性运行的法律保障。学界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公私权两个维度。不管是公权角度的行政许可、环境权、发展权,还是私权角度的带有公权色彩的私
水环境容量核算是城市水环境管理的基础。分析了北海市水环境特征的现状,通过划分陆域控制单元和对应水环境容量核算单元,根据设计水文条件及功能区水质目标等参数,综合选用
猪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最主要肉食品,其质量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而近年来,“瘦肉精”、“兽药残留”、“抗生素滥用”等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普遍
文章利用对称电路的对称性,灵活运用等效的概念,给出了求解对称电阻电路等效电阻的实用原则,并给出了若干应用举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不同社会群体财富收入的不平等,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市居民阶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空间资源的不公正分配的城市社会问题。这些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中胞内组分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进行降解并得以循环利用。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