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与哮喘辨证论治关系的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医脏象、气学理论为出发点,运用中医“气一元论”对哮喘的证治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医学以气一元论为其宇宙观和方法论,用以解释天、地、人的生成及运动变化,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活动、病因病机、诊治、药物性能以及养生康复等,形成以人体生理之气为核心的医学科学的气一元论观。基本内容有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从气一元论出发,认为肺气是肺的生理功能的总称,其功能有主气司呼吸,助行水和朝百脉,主治节。病理方面表现在气之不足和气机失常两方面。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运动、水液代谢和阴液互资三个方面,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方面,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的属络关系。 作者通过对古今关于哮喘相关文献的广泛查阅及深入思考,认为哮喘主要是肺系病变,与脾、肝、肾有关。虽然病因及诱发因素较多,然病机不外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诸多病变,可归纳为气虚和气机失常两端,其中又以肺气失调为核心。其基于此,作者认为哮喘的治疗当首重肺气,提出以调理肺气为其治疗大法(温宣法,清宣法,祛宣法,理气降逆法和釜底抽薪法,分别采用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减、祛风解痉平喘汤、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宣白承气汤加味),辅以健脾宣肺法(用六君子汤加减),理肝调气宣肺法(清肝平喘法,疏肝平喘法和养肝平喘法,分别采用柴芩泻白散加减,四逆散加减,一贯煎加减),补肾纳肺气法(补肾纳肺气法和镇纳浮阳法,分别采用七味都气丸或人参蛤蚧散加减和参附龙牡汤)。并通过临床观察对该论点进行了初步验证,认为从肺气的角度对哮喘进行辨证分型和治疗是切实可行的,从而为中医临床证治模式及新时期本学科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益肾方对脾肾亏虚型伴胸腺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的临床疗效,探讨健脾益肾方的立法基础、组方结构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伴胸腺瘤MG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愈肠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一般情况、结肠黏膜恢复情况、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含量的影响,探讨愈肠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该药在临床中
目的:观察安眠汤和艾司唑仑片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的症状积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的影响;对比安眠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