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公元10世纪起,印度鸦片就开始被阿拉伯人转运到国外。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标志着世界历史步入近代①,也同时揭开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序幕。最先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利用原有的贸易网络,逐渐建立起葡萄牙大商帆贸易,亚洲的鸦片贸易随之活跃。17世纪,荷兰人也扬帆东来。在此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荷兰殖民者利用“鸦片烟”在东南亚传播的有利条件,将印度的鸦片生产与东南亚的鸦片消费牢牢地联系起来。18世纪中叶,英国人占领了重要的鸦片产地孟加拉,并垄断了当地的鸦片业,为大规模地组织鸦片生产准备了条件。不久,单纯吸食鸦片的方法在中国被发明了,在极短的时间内,中国便取代东南亚成为印度鸦片最大的国外市场。至此,印度生产鸦片而中国和东南亚消费鸦片的“三角贸易”格局正式形成。19世纪上半叶,控制孟加拉鸦片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与控制麻洼鸦片的印度土商为争夺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以1843年英国吞并信德为标志,英国扼死了麻洼鸦片出口的咽喉。而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土产鸦片又逐渐兴起,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与印度鸦片的竞争。印度鸦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减少,被迫向东南亚市场转移,但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东南亚市场也完全饱和。与此同时,不断降低的鸦片价格使得妄图维持垄断利润的英印政府已无利可图。20世纪初,走投无路的英印政府最终放弃了鸦片政策,“三角贸易”格局宣告终结。近代中国的鸦片泛滥与亚洲鸦片贸易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本文考察了鸦片“三角贸易”格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中国与外部的供求互动关系,力求揭示近代中国鸦片泛滥的原因并从宏观上描述鸦片泛滥的过程。鉴于学界对印度鸦片生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还着重考察了印度的鸦片生产过程、生产体制、鸦片种植农的生活处境以及印度自身的鸦片消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印两国的鸦片问题做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