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省直机关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人群肾功能情况调查及与代谢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hao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由此引起的慢性肾脏损害越来越成为老年病科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提示代谢因素的单独或合并存在可以引起或加重慢性肾脏损害。 为了探讨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与慢性肾脏损害的关系,我们选取2007年9-11月在我院干诊科进行健康体检的辽宁省省直机关45岁以上人群体检完整资料1271份,研究了肾脏功能损害情况及其与代谢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007年9-11月在我院干诊科全面体检的辽宁省省直机关人群中,选择1271例进行研究。其中老年前期组498例,男386例,女112例,年龄45-59岁,平均(52.6±3.8)岁;老年组773例,男639例,女134例,年龄60-91岁,平均(72.4±7.3)岁。 2、方法 (1)一般观察指标: 详细询问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 (2)肾功能检测于空腹情况下抽取肘静脉血2 mL,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检测血肌酐,脲酶UV法检测血尿素氮;用Cockcroft-Gault方程估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姆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对于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老年期人群身高、体重、BMI、舒张压及甘油三脂明显低于老年前期人群;而FBG、收缩压、脉压及尿酸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两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老年期肾脏功能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83.6%vs 20.9%),两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63.6±19.3)和(94.3±17.3)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Gcr异常组身高、体重、BMI、舒张压、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组,而FBG、收缩压、脉压、HDL-C及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组。 4、单因素相关分析: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年龄(r=0.758)、收缩压(r=0.237)、空腹血糖(r=0.28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33)、血尿酸(r=0.102)及脉压(r=0.418)呈负相关,而与身高(r=0.468)、体重(r=0.602)、BMI(r=0.418)、舒张压(r=0.168)、甘油三酯(r=0.178)及总胆固醇(r=0.064)呈正相关。 5、Ccr正常组糖代谢异常、超重和(或)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1.7%、74.9%、44.5%、70.2%、23.8%和23.4%,而异常组的患病率分别为60.4%、48.4%、82.4%、56.8%、52.8%和50.0%,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是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1、辽宁省省直机关老年人群肾脏功能下降发生率为86.3%,明显高于老年前期人群。 2、年龄、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是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急性期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此类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符合标准的天津市环湖
目的首先通过本次基线调查,研究不同脉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关系;其次通过设立非强化治疗组和给予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的药物强化治疗组,试图明确上述三种药物对脉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