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拟在广东地区开展设计规范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以填补FLD研究资料的空白。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IR状态下,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减弱,使血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增加,肝细胞内脂肪储积沉着使肝细胞变性、肿大,形成脂肪肝;同时FFA可导致脂质过氧化,诱导细胞因子并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NAFLD患者体内各种细胞因子的失衡导致IR,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IR受免疫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联素(Adiponectin,ADPN)、瘦素(Leptin,LEP)调节。NAFLD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的的失衡涉及相关基因的结构或表达调控的改变,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基因多态性调节。NAFLD患者基因组的变异(或多态性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以确定广东汉族人群NAFLD的发牛、分布、消长和流行规律。研究目的1、调查广东省汉族普通人群FLD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2、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研究NAFLD相关细胞因子TNF-α、ADPN、LEP基因的多态性与NAFLD的关系,以了解广东汉族人群NAFLD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实验方法1、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东省年龄大于7岁的常住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广州市人群1436人,同时抽取了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南郊金沙小区719人、东部的惠州市河南岸区1037人、西部的湛江市调顺村351人,共计3543人。从2005年4月到2005年11月分别对上述地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行为特别是饮酒和饮食状况、疾病史和体检项目;腹部实时B超检查;全部脂肪肝患者及配对调查对象行生化检查(肝功能、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肝炎标志物等)。
2、ADPN、TNF-α及LEP基因多态性检测: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人群中随机抽取,所选病例按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标准(即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B超为主,必要时活检),分为NAFLD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记录身体各项测量参数,进行常规生化、血脂、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记物、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检查,IR采用HOMA稳态模型评估。抽取静脉血,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标本中血浆ADPN、TNF-α和LEP水平,用DNA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ADPN外显子基因型、TNF-α启动子区基因型和LEP肩动子区基因型。
(二)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率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①广东省FLD患病率(17.2%)较高,以NAFLD(15.0%)为主,ALD和疑似ALD(0.4%和1.8%)患病率低。FLD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有升高的趋势。50岁以前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②广东省儿童青少年(7-18岁)FLD患者均为NAFLD,其患病率(1.3%)远低于成人(18岁以上)FLD患病率(19.1%)。乡村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2.9%,明显低于城镇地区23%,这种差异丰要是由NAFLD所引起的。
③IR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失衡与FLD的关系密切。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血清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血压低、ADPN、TNF-α、LEP水平等指标与FLD有关。ADPN、TNF-α、LEP与IR有密切关系,其中ADPN与TNF-α相互作用,失衡后导致NAFLD。
④ADPN基因外显子2的T45G、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238位点G→A多态性、LEP基因启动子区-2548位点A→G多态性在我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
⑤中国广东汉族人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位点G→A变异NAFLD的发生有关,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增加TNF-α表达参与IR。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G→A变异与NAFLD的发生无关。
⑥中国广东汉族人群ADPN基因外显子2的T45G多态性与NAFLD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增加TNF-α表达参与IR。
⑦中国广东汉族人群女性LEP基因启动子区-2548位点多态性与NAFLD相关,A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增加LEP表达参与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