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空核爆产生的强电磁脉冲,通过“前门”耦合和“后门”耦合两种方式进入爆点周围执行任务的飞行器,对飞行器装载的电子设备及电路系统产生干扰。电磁脉冲通过飞行器缝隙、散热孔等耦合进入腔体,对飞行器正常运作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主要研究电磁脉冲与带缝腔体的耦合特性,为电磁脉冲“后门”耦合的防护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基于有限积分法,构建飞行器模型,选取窄缝为mm量级微小孔缝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腔体尺寸、屏蔽体形状、入射角度、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孔缝及孔阵分布对耦合特性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电磁脉冲在窄缝处发生了强烈的共振;耦合进入腔体的能量由孔缝尺寸、腔体尺寸和形状共同决定;电磁脉冲在腔体内出现脉宽展开现象。其次,利用天线互补原理,推导了封闭的正方环形孔多峰共振公式,提出封闭的正方环形孔多峰共振频率点取决于垂直入射电场的窄缝长边尺寸及窄缝数量,多峰共振频率点的解析计算值和仿真计算值相吻合,两者的数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第三,研究嵌套腔体内、外孔缝相对位置对耦合特性影响。当入射波电场矢量方向与窄缝短边平行,即入射角θ=0o时,分析内、外窄缝平行分布与垂直分布两种情况下的耦合函数,发现内、外窄缝平行分布耦合进入腔体的电磁能量在内窄缝处发生第二次场增强效应;而内、外窄缝采用垂直分布的相对位置,在内窄缝处的电场值仅为几伏每米,此分布能有效降低电磁脉冲对电子器件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