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土壤退化过程,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现象,被誉为世界头号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不仅破坏土地资源,制约土地生产力的发挥,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还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鉴于此,本文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区的大宁河、梅溪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Map9.3、ERDAS9.2、Arcview3.3软件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系统分析研究区1988~2010年3期土壤侵蚀与环境背景因子的时空动态变化、格局特征,并指出两个小流域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发生侵蚀的危险区域和稳定度,最后提出预防治理土壤侵蚀的对策,为研究区土壤侵蚀的有效、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取得主要成果为:(1)本文以3S技术为基本手段,利用TM遥感影像,从流域DEM图中获取相关环境背景数据,最后进行野外实地踏勘等手段进行校验,实现了大宁河、梅溪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保证了各研究因子与土壤侵蚀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通过对大宁河、梅溪河流域3期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分析可知,1988~1999年两个流域土壤侵蚀状况有加重趋势,1999~2010年土壤侵蚀状况明显好转,但两个流域土壤侵蚀差异很大。(3)通过与环境背景因子分析可得,研究时段内大宁河流域中度以上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海拔500~1500m高程带,>25°坡度带,三叠系和二叠系地层;梅溪河流域主要发生在海拔500~1200m高程带,25~35°和15~20°坡度带,三叠系和侏罗系中统地层;两个流域都是以耕地最大,疏(灌)林地次之。(4)1988~2010年大宁河、梅溪河流域土壤侵蚀危险度指数(R)在不同的海拔高程、坡度等级、地质地层、土地利用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但总体上大宁河流域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略微上升(1988~1999年)——显著下降(1999~2010年)的变化过程;而梅溪河则经历了一个略微下降(1988~1999年)——显著下降(1999~2010年)的变化过程。(5)大宁河流域不同侵蚀类型按照镶嵌体结构的复杂程度(Fd)排序,1988年依次是:轻度>微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1999年依次是:轻度>中度>微度>强烈>极强烈>剧烈,2010年依次是: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梅溪河流域Fd排序1988和1999年相同,依次是:轻度>中度>微度>强烈>极强烈>剧烈,2010年依次是:轻度>微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6)1988~2010年大宁河流域土壤侵蚀景观类型稳定性指数(SK)变化较大,尤其微度,中度侵蚀类型SK变化较大,2010年其空间结构的稳定程度随侵蚀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即侵蚀等级越高,稳定性越差。梅溪河流域各土壤侵蚀景观类型SK变化比大宁河流域波动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