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心理学的学者已经把注意集中于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研究。Kopp最早的工作把婴儿对照顾者的依恋和互惠关系看作是理解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发展中的关键,也在研究自我控制从婴儿的外部特征到儿童的内部特征的转变过程。国内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目前主要针对3-5岁正常儿童和成人,而主要集中于智力落后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的研究在我国尚不多见。这类儿童是否具有延迟满足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水平如何;以及该能力的培养对其成长是否有意义。基于此,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进行初步探讨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了实验法与问卷法,在特殊学校选取中度智力落后儿童47名,男女比例相当,以及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24名。采用经典的自我延迟满足实验范式做如下研究:1.对呈现图片刺激与实物刺激的不同情境下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采用三因素3x2x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被试年龄组(低、中、高),性别(男、女),刺激物呈现方式(实物或图片),因变量为被试延迟等待的时间;2.探讨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与智力落后儿童在延迟时间与延迟策略上的差异;3.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存在延迟满足能力,其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年龄对其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其中中年级延迟满足时间最长,中年级到高年级延迟时间有所下降,由此可知,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中年级即12~14岁是自我延迟满足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教育和培养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时期。2.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中,性别因素对延迟等待的时间产生影响。女孩相比男孩而言,能够等待更长时间。3.刺激物呈现方式(实物或图片)对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延迟能力有显著影响。真实奖励物比图片奖励物延迟时间要短。4.与智龄相同的正常儿童比较,智力落后儿童延迟时间差异不显著,但延迟策略的使用频次比较少。5.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延迟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相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与无意义的策略的使用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而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注意力转移策略和内心冲突策略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