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烟雾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基因MTHFR基因位点rs1801133、BHMT基因位点rs3733890、MTR基因位点rs1805087、CBS基因位点rs5742905及MTRR基因位点rs1801394是否与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烟雾病疾病风险有关,同时分析基因-基因之间交互作用是否对烟雾病的发生及发展或者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有影响,以期为烟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4-2017年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中心就诊的中国汉族烟雾病患者1045例和1066例健康对照人群。搜集研究对象所有相关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生化指标、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资料,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双向录入及汇总整理;收集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抗凝处理后提取DNA,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多态基因型(P=0.006)及等位基因(P=0.026)在病例及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其在加性及隐性遗传模型下均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型及出血型烟雾病组别的比较中,MTRR基因rs1801394位点多态性在两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9),在其他位点没有观察到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rs1801133多态性在缺血型烟雾病及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06),BHMT基因rs3733890位点多态性在出血型烟雾病组及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与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各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提示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01),且其TT基因型(P<0.0001)及CT基因型(P<0.0001)均可升高血清Hcy水平。烟雾病组不同遗传模型下基因型分布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rs1801133位点在加性(P<0.0001)、显性(P<0.0001)及隐性模型(P<0.0001)下均会影响烟雾病患者血清Hcy水平值;而rs1805087多态位点在显性模型下会影响MMD患者血清Hcy值。对所有烟雾病患者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01)及rs1801133的TT基因型(P<0.0001)对烟雾病患者血清Hcy值影响较显著。MMD患者与对照人群的广义多因子降维分析结果显示双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对烟雾病疾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P=0.0107)。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基因之间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P=0.001)、双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P=0.001)和三因子模型(MTHFR-rs1801133、MTR-rs1805087和CBS-rs5742905)(P=0.001)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其中rs1801133的TT、rs1805087的AA及rs3733890的AG三个基因型交互作用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最为显著。结论:1、MTHFR基因rs1801133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BHMT基因rs3733890多态性可能是出血型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2、MTHFR基因rs1801133多态性与烟雾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rs1801133的TT及CT基因型可升高血清Hcy水平。3、MTHFR基因rs1801133、MTR基因rs1805087以及BHMT基因rs3733890交互作用可升高烟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MTHFR基因rs1801133和MTR基因rs1805087交互作用可能是中国汉族烟雾病的危险致病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特征的神经影像学表现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较全面且符合我国人群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探讨脑微出血的负荷、部位与认知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体检及住院治疗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存在脑微出血的52例患者为病例组,按脑微出血在脑内分布分为3个亚组,脑叶组、深部及幕下组、混合组。选取同期我院40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与病例组匹配,头颅磁共振无脑微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MEM16F调控P38/JNK信号通路介导神经元凋亡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AD细胞模型(Model)组、si RNA阴性对照(si RNA-NC)组、si RNA-TMEM16F组。2、CCK-8法检测Aβ25-35对SH-SY
目的:观察性研究发现,端粒酶TERT基因及较短的白细胞端粒长度(LTL)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尚不清楚端粒酶基因的变异是否增加脑小血管病(CSVD)的风险及LTL与CSVD是否存在因果关联。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数据库以及已发表的研究,选择端粒酶TERT基因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5%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307名CSVD患者和3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TERT基因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预防合并右向左分流的偏头痛患者头痛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根据偏头痛诊断标准及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检查,筛选偏头痛合并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的患者并记录其分流量。按照受试者接受氯吡格雷的意愿将受试者分为氯吡格雷组及对照组。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片75mg每
目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脑中最主要的脂类代谢相关蛋白之一,发挥多种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一种新型ApoE拟肽COG1410的应用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认知功能、海马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COG1410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
目的: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是脑卒中幸存者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的患病率;明确人口统计学信息与疾病史资料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与焦虑症状的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压力知觉、自我康复程度、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康复程度的中介作用,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整
目的: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检验MMP-2基因rs243865位点和TIMP-2基因rs817909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与中国烟雾病风险有关。为烟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1042例中国汉族烟雾病患者和1060例对照人群。将研究人群根据不同首发年龄分为儿童烟雾病组(<18岁)和成人烟雾病组(≥18岁),根据不同首发症状分为出血型烟雾病组和缺血型烟雾病组。对所有研究对
目的:总结并分析以娱乐为目的滥用笑气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娱乐性笑气滥用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共87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笑气接触史、症状、体征、影像学和血清化验结果以及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等。选择这些患者中因吸食笑气导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
目的:三叉神经痛是发生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反复出现的一种突发、剧烈、短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复杂,常规药物及外科治疗对于疼痛缓解有限。近年来干细胞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脱落乳牙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SHED)是来源于脱落乳牙的牙源性干细胞,获取容易且操作无创,免疫排
目的:冻结步态(freezing of gait,FOG)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致残性运动症状中较常见的一种,但目前就其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 MRI)的方法,探究PD-FOG患者静息状态下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