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利权是适应激励创新、保护发明而产生的,但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私权垄断,当专利权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超出了法律授权的范围,或者产生了限制竞争以及不利于技术发展的效果时,就违背了专利法赋予发明创造者排他权的初衷,就可能产生专利权的滥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行专利战略,抢占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并通过专利制度设置技术壁垒,不断对我国企业施压。不少跨国公司滥用专利权,使中国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例如著名的6C联盟索赔专利费案、思科诉华为案、温州打火机事件、索尼电池案等,导致我国生产企业要么因不堪高额专利费的重负而减产,要么因无法支付专利费而被专利权人解除许可协议,使得利润空间急剧压缩而处于债务危机中。这反映出我国在规制专利权滥用方面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的不足。因而,本文致力于从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相关联的角度,研究专利权滥用的规制模式问题。本文主体上共分四章:第一章:问题的提出。本章首先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的可能,然后结合Windsurfing案和Rambus案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中,专利权滥用的易发性及法律规制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国内市场及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遇到的专利权滥用案例。最后简要介绍了美国、欧盟及我国规制专利权滥用的相关法律实践,指出如何有效规制专利权滥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二章:专利法与反垄断法的关联。本章首先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反垄断制度诞生以来,美国和欧盟不同时期对专利权行使的不同态度进行梳理,并分析其态度转变的内在原因;然后从不同视角论证了专利法与反垄断法功能上的冲突与协调,从而得出反垄断法与专利法功能上的连接点为社会公共利益,从而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基点。第三章:美欧专利权滥用规制模式及评析。本章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经典案例对美国、欧盟法律实践中存在的专利权滥用的主要类型及其立法、执法和司法规制进行分析论证,指出两种规制模式之间差异及融合趋势,认为欧盟和美国不仅将专利权看作私权并被用作企业竞争盈利的手段,同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利用专利制度维持国家竞争力,使专利权烙下了国家公权力的印记。因而,我国在研究专利权滥用规制问题上应考虑经济背景、国家政策、市场发育程度和法律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第四章:我国规制专利权滥用的若干思考。本章首先对我国专利权滥用领域的法治状况进行考察并分析原因,然后综合考虑专利国家政策、市场发育程度、法律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应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专利法为辅助的二元制规制模式。最后,从对我国专利权领域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主要滥用类型及其规制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中,不纠结于专利权滥用概念的界定,而是从国际国内社会存在的专利权滥用实例出发进行研究;不仅介绍美欧专利权滥用规制模式的差异,还就其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和融合趋势作出分析与判断;不仅关注专利法的私法属性,还指出专利法在实现国家战略时的政策性;不重在研究我国专利权滥用规制法律体系上的不足,而抓住国家政策层面导致我国对专利权滥用无所作为的根本原因;不是从总体上提出建议,而是针对我国市场上已经出现及可能出现的主要专利权滥用类型分别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