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21亿hm2,人均耕地面积0.08hm2,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一,备用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必须有效地保证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而耕地在数量上增加可能性不大,唯有提高耕地质量才能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耕地质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耕地质量的优劣关乎到作物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其研究与评价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耕地地力是指耕地的肥沃程度,是由耕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状、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的。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是进行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内容,是根据耕地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农田基础设施、施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综合因素对耕地潜在生产力高低进行判断。近些年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方法在GIS技术广泛应用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将GIS技术与传统耕地地力质量评价方法结合,有利于研究耕地地力与土壤各评价因子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分布,为我国土地调查提供信息储备,对于合理规划利用耕地,科学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是我国优质大米重要产地,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玉米生产基地,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宝贵的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重种轻养的耕作方式使该区域土地退化严重,而农业生产的高投入、高产出的现象掩盖了耕地基础生产能力的降低和农民种田效益下降的现实。自1979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基本上没有对耕地质量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因此对当前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准确定量化的认识和理解,难以制定切实有效的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具体策略和技术方法。所以,对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耕地质量进行研究和评价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利用GIS技术、AHP与模糊评价法的基础上结合DELPH(特尔斐)模型对松嫩平原北部农牧复合区进行耕地地力质量评价并对结果分级,最终结合评价结果与经济条件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农田土壤改良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建立科学的耕地地力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对耕地进行监测与评价,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地区经济,为制定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