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新视角、多层次的理念拓展了其研究视野,尤其是跨学科研究渐成趋势。本文正是这样的尝试,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学的理论概念,选取文学作品为例,分析中国传统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差序格局”这一社会学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的,点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指出其本质是一个等级社会,注重伦理规范,讲求自我主义,其目的在于维护个人利益。人际关系作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及其个体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受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中国传统差序格局的制约,人际关系呈现显著特点,即:服从权威和长上,严格的等级身份以及团体和关系取向。本文对差序格局中的人际关系特点作介绍后,对相关课题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发掘出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社会现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文中所涉及的语用理论是Grice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明示推理模式。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西方语用学的经典理论,自问世之初就倍受关注,他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为会话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今后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正确方向。Sperber和Wilson的明示推理模式就是对Grice理论的修正与发展。本文对所用的语用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两种交际推理模式进行简单评述,指出当运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进行会话分析解释力有限时,使用明示推理模式的可行性,为文中的具体分析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与生活的缩影,必然体现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分,关系越近,双方就会情感交融,无话不谈;反之,彼此则言语相向,话不投机。因此言语会话是人际关系的有力体现,而文学作品中的会话含义,因其弦外之音、内蕴丰富而生动刻画作品中的人际关系。文中选取《红楼梦》、《京华烟云》、《流逝》等三部不同时代的小说作为文本资料,精选典型会话,运用上述语用学理论对其会话所反映的人际关系进行详细剖析。依据人际关系的特点,所选例子被明确归类进行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经常违背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采用适当的会话策略,制造会话含义,其目的在于服从长上,恪守本人身份,遵守伦理规范,维护个人利益;其结果恰恰体现了差序格局中人际关系的要求及特点。本文以西方语用学的理论为支持对中国传统差序格局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力图从新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做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再者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结合中国的文学作品,从综合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文化;并且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验证语用原则的通用性。同时本文就其他语用理论运用的有效性,研究议题的拓展性以及语料收集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指出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