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科硕士生作为研究生受教育群体,其培养方式与理工科研究生存在较大差异。在自然学科,学习与科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教研室或实验室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在人文学科,学习主要依赖学生自主进行,受社会需求的影响,文科科研项目远少于理工科,没有实验和实验室等媒介,导致师生缺乏交流的平台。由于我国目前硕士生培养主要实行单一或导师小组集体指导的培养模式,导师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双方在培养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对硕士生的个人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明确文科硕士生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关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H大学文科硕士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文科院系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得出该校文科硕士生与导师关系现状、类型及各类型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与差异分析得出:师生交往内容、学生的交往意向、导师对学生的管理投入、导师对学生的认可、导师指导特点等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的发现主要有:(1)师生双方的差异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男生与导师交流的主动性比女生的主动性高。男导师倾向于集体面谈的交流方式,而女导师与学生以个人面谈为主,学生与年轻导师走的比较亲近。师生共同参与课外活动及课题的机会比较少。师生交往的主动性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有所提高,但是交往内容以学习、论文为主。(2)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多样性。H大学文科硕士生师生关系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活跃型、强控制型、纯学业指导型、有限放任型、甩手型。活跃型是相对理想的师生关系,它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甩手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几乎没有影响。强控制型、有限放任型与学业交往型都促进了学生某方面的发展。各类型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3)导师的人格魅力、导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学生的发展显著相关,当导师在交往过程中对学生表示出欣赏、信任等信号时,学生则更加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而尊重等信号则使学生更愿意与导师沟通。(4)师生交往内容、学生的主动参与、团队都影响学生的发展。当师生交往内容越丰富,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过程,同门关系和谐时,学生受导师的影响越大。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创建师生交往平台,如引入网络对话方式,丰富师生课外活动;其次,师生双方均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如学生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导师转变角色观念;第三,以导师为“粘合剂”,充分发挥同门硕士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促进同门之间的交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建立合理的导师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