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政府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mc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中国基建市场迅速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传统的政府全额投资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方式,给政府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承担建设的基建项目普遍存在效率低下、工期延迟、经营亏损、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于是,政府开始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模式,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难题和建设管理效率问题。然而PPP模式的迅速推广给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变化。当前正在实施的部分PPP项目中,公私双方的合作并不顺畅,政府方不遵守前期承诺等失信行为给社会资本方以及项目带来了巨大风险。为了合理控制社会资本方的投资风险,实现政府快速、高效、优质地提供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或服务),文章就PPP项目的政府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对PPP项目、政府信用风险和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分析。PPP项目具有合作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伙伴关系的典型特征;政府信用风险主要指PPP项目中政府某些行为对社会资本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为了对政府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文章阐述了三种风险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政治合法性理论。其次,对PPP项目中政府角色、职能和政府责任履行状态进行了研究。PPP项目中,政府的角色将从领导者、决策者、投资者转变为项目合作者、管理者、监督者。同时,政府拥有宏观职能和微观职能,宏观职能要求政府妥善处理政治风险、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行业标准、推广PPP模式并培养相关人才;微观职能要求政府支持项目公司的工作、起到合作和监督的作用。再次,对政府信用风险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PPP项目中政府信用风险具有不遵守政府直接付费或者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承诺、不遵守配套投入承诺、政府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政府拒绝风险担保、同类项目竞争风险、政策变更、政府换届等具体表现。我国政府失信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据此建立政府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政府信用评估模型,计算政府信用风险综合评价值,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决策的初步依据。最后,以Y市综合管廊建设PPP项目为研究对象,对政府信用风险模型进行检验。基于Y市政府在参与项目时存在的失信行为,分析其对项目的建设过程造成的风险,搭建Y市政府的信用评估模型。研究发现Y市政府信用水平尚好,政府信用风险可控,公私双方能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初中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初中生听、说、读、写、看等各种英语能力。因此,
没有人能想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会突如其来,并迅速席卷全球。但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疫情爆发之后全球资产价格的惊人逆转。一季度风险资产领跌,二季度风险资产领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