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眼针留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差异性,优化两种疗法的结合方案,为指导临床优先选择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60例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以及老年病科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留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体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组(对照组)各3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肌张力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ADL)Barthel指数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脑卒中后功能障碍进行评估。通过对研究结果前后的比较,评价眼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结果:(1)MAS量表评分: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眼针治疗组MAS量表评分值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在改善病人肌张力以及痉挛情况方面眼针治疗组优于体针对照组。(2)FMA量表评分经治疗后眼针治疗组比治疗前FMA量表评分值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针对照组比治疗前FMA量表评分分值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眼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两组比较,眼针治疗组评分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眼针组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3)ADL量表评分经治疗后眼针治疗组比治疗前ADL量表评分值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针对照组比治疗前ADL量表评分值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眼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两组比较,眼针治疗组评分值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眼针组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对照组。(4)NDS量表评分经治疗后眼针治疗组比治疗前NDS量表评分值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针对照组比治疗前NDS量表评分分值下降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眼针治疗组与体针对照组两组比较,眼针治疗组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眼针组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方法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以针刺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实验室常规指标异常情况为考察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所以,研究中所采用的两种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以期建立和完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病人治疗方法安全性体系提供依据。结论:(1)眼针留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量表、FMA评分量表、ADL评分量表、NDS评分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眼针留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主要在改善患肢痉挛情况和降低患肢肌张力方面疗效更显著。其次对缓解患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临床神经功能以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疗效显著。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方面,眼针留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体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3)由于病例选择基本都是一年以内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是中风后恢复的较好时期。两组疗法都较好的帮助病人患肢功能障碍的康复,眼针在治疗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了眼针“即刻效应”,在患者带针康复训练中疗效明显。(4)从研究过程中发现中风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时间越早对中风后病人的各项功能恢复帮助越大,持续的康复运动功能训练起到作用与反作用的效果利于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为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存质量提供更好的帮助。(5)眼针治疗规范、取穴简便、疗效显著、病人依从性好,结合康复运动疗法促进神经发育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