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批评从来都和教育形影相随。它以对教育“说三道四”、“指手划脚”的姿态,推动着教育的健康发展。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教育批评已经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虽然教育批评量大势强,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但有关教育批评的理论研究仍极为匮乏。因此,解读教育批评的内涵、产生机理及其功能,剖析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的现状,探索新世纪的教育批评的发展走势和教育批评引起的教育反思,无论对于教育批评理论的丰富,还是对于教育改革实践的推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解读:教育批评的内涵、产生机理及功能。教育批评是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对教育病理问题的感知、解读、质疑和批判,表达对教育现实的认识与评价,以提升或增强教育实践合理性、推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现象和社会现象。它的产生机理是教育批评主体对教育病理现象和问题所进行的探索和反思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功能的重新思考。教育批评具有“透视镜”、“传播机”、“灵感源”和“引玉砖”等正向功能,而不适当的教育批评会影响教育宏观决策、伤害人们对教育的信任,并导致错误的教育取向和选择。 第二部分:透析: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现状。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的繁荣兴盛有其深层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它题材广泛、热点突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参与广泛、规模空前;话语犀利、情感鲜明;影响深刻、意义重大,向人们展示出其健康发展的势头。但与此同时,教育批评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如片面思考、归因失衡;激愤有余、理性不足;盲目求热、重复多变;崇慕西方、不顾国情。这些误区会对教育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展示世纪之交教育批评的全貌,在肯定教育批评的良好状态的同时,指出其还存在不容乐观的不良状态,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第三部分:超越:教育批评的发展探索。时代和教育的发展需要更新姿态的教育批评。要实现超越发展,教育批评应坚持服从真理原则、理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及教育批评与教育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原则;教育批评者应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思维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创造素质,还应形成自己的个性品格;同时,教育批评还要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即提倡批评与反批评,容纳和鼓励多种观点的共存与碰撞,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育批评家队伍并实现教育批评话语的转型。 第四部分:回应:教育批评引发的教育反思。要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教育批评,教育必须正确认识教育批评的来由和价值,敢于承担责任,保持理性;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批评资源,对民众批评强烈的话题进行甄别和研究,和批评界交往与对话,并正视问题、积极改进;还要努力搭建提升教育批评者素质的平台,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以此为教育批评的发展与提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 本文对教育批评这一反响巨大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和透析,探索21世纪优良教育批评之路,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们走进批评者的行列,相信会有更多充满爱心的、高水平的、建设性的教育批评,相信教育界在面对教育批评时虚心与信心共在,相信21世纪教育批评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