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非洲国家是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初,中国便始终秉持着“友好互利、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积极努力建设中非关系,希冀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长期的努力下,大多数非洲国家均成为了我国政治、经济贸易中的重要战略伙伴。为了进一步加强中非关系,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加强对非医疗援助,坚决贯彻落实对非医疗援助的各项工作。从1950年开始,中国便开始了对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工作,而这也成为了中非友好交往的开端。1963年,我国向非洲阿尔及利亚地区派遣了第一支援非医疗队,致力于改善当地的医疗条件,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至今,我国对非医疗援助工作已经持续了50多年,援助队伍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建设中日益壮大,发展成为双边卫生人员交流、援外医疗队、医疗人员培训、援建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等全方位的医疗援助体系。毋庸置疑,随着中国对非援助医疗团队的不断壮大,以及医疗援助体系的不断完善,非洲人民的医疗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同时我国对非医疗援助工作也赢得了广大非洲人民的称赞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加强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具有巨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增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还可以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且对于推动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等方面也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我国在50多年的对非医疗援助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际人道主义是中国实施对非医疗援助的历史向度;2.根据国际和国内局势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制定和调整对非医疗援助方针,是中国实施对非医疗援助的政策依据;3.将对非医疗援助纳入全球卫生治理框架,加强国际多边合作,是中国加强对非医疗援助的目标导向。然而,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中国对非医疗援助战略缺乏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形成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对非医疗援助的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缺乏对非医疗援助的长远战略和具备差异性的国别政策。2.对非医疗援助缺乏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对非医疗援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导致援非医疗队的队员招募、长期发展与管理更加困难,如何搭建稳固平台,制定科学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最终打造一支周恩来总理曾提出的“带不走的医疗队”,成为新世纪新时代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3.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国内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通畅。由于多种原因,参与对非医疗援助的国内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通畅、信息不对称,特别是技术管理部门、管理监督部门与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协调和有效反馈的长效机制。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关系得到全方位拓展和提升。为改善对非医疗援助效果,我国应该大力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加强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这不但有利于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对非医疗援助的大国风范和国际责任,同时也为非洲各国带去全球治理改革的机遇,还为进一步促进中非医疗卫生合作提供有利契机。加强在医疗卫生重点问题上的协作。考虑到中非之间合作带来的利益以及中国和欧美各国之间展开的长期经济、政治竞争因素,我国对于非洲的医疗援助必须实现“内核式援助”。完善对非医疗援助工作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能够有效监测援助项目资源的配置情况,进而有利于对整个对非医疗援助行动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加强在国际医疗问题上的沟通与合作。从国际角度来看,我国应尽快实现对非医疗援助的多边合作,这不但能够和国际组织加深相互了解,还可以提高对非医疗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度,以期真正讲好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