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石化公司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下,扩建了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工程,相应的带动了下游以丙烯为产业链的丙烯腈产品的开发。为了达到前后工程的配套和平衡,深化以精细加工为主的思路,吉林石化公司决定扩建丙烯腈项目。规划扩建规模:21.2万吨/年扩建为42万吨/年。石油化工行业项目建设必须结合其自身行业特点来进行,既要考虑建设周期,又要考虑建设质量。进度和质量一直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控制和协调好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从大的方面来说,将会影响到装置投产,失去抢占市场先机。从小的方面来说,导致设备闲置老化,错失了设备运行的黄金时段,对装置最优化稳定运行造成影响,间接影响了产品成本和创效能力。机会稍纵即逝,为了抢占商机,化工建设项目历来是以项目进度为第一要求的,在满足进度要求前提下,再尽最大可能的考虑施工质量。这已是化工行业建设的共同认识。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在1997年就已经建成并投产了第一套6.6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经过多次改造现已达到10.6万吨/年的丙烯腈生产能力。2003年,企业应势而上,新建了第二套10.6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在建设第二套丙烯腈装置过程中,重点关注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仅仅用了8个月就实现建成投产,创造了世界丙烯腈行业史上建设10万吨级丙烯腈装置建设周期最短纪录。由于忽视了质量控制,使装置投产前就存在缺陷和不足,导致开车以后,装置经常因设备质量和施工质量问题而停车检修。经过近2年的不断整改和完善,第二套丙烯腈装置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才逐渐被消除,装置逐步稳定下来。目前,全国有10家丙烯腈生产企业,共13套生产装置。2011年和2012年,同行业大部分丙烯腈厂家年运行时间均在8000小时以上,年平均负荷率均在100%以上。而吉林石化公司42万吨丙烯腈工程项目自从2010年6月开车以来,开工率和负荷率一直低于同行业厂家,造成产能未达设计。在丙烯腈市场行情下行趋势下,同行业上海赛科、大庆聚合物厂和齐鲁腈纶厂丙烯腈装置能够连续高开工率高负荷运行,吉林石化公司42万吨丙烯腈工程项目开工率和负荷率低,产能未达设计,对吉林石化公司42万吨丙烯腈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是吉林石化公司从上到下形成的共识,即进行42万吨丙烯腈工程项目对比分析,进一步查找差距,寻找降本增效突破口,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思路和背景。项目后评价是以已经竣工投产后的工程项目为主体,对涉及工程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经营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评价,可以提高项目决策水平、设计施工水平、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还能起到提高引进技术、设备的成功率和控制建设造价的作用。本文采用行业调研和同类装置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项目目标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效益评价、项目影响评价和项目持续性评价五个方面,对涉及丙烯腈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经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客观的评价,发现该工程可充分发挥现有丙烯、氨资源优势,企业人力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较好的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优势,有效利用存量资产,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高的产出,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该工程可使吉林石化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丙烯腈、乙腈生产基地,装置的规模效应将显现,有力的提高吉林石化公司的创效能力。该工程有利于丙烯腈下游AB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丙烯腈上下游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该工程可带动现有丙烯腈装置的技术进步,进一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急冷塔采用吉林石化公司自有技术,使得丙烯腈精制回收率达到95%,四效蒸发率达到70%。该工程统一设置了DCS控制系统和SIS安全仪表系统。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其它丙烯腈项目来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是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一大亮点。对本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研究,可为同行业建设丙烯腈工程项目时提供思路和借鉴。其中丙烯腈反应气体冷却器为丙烯腈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该设备如果选用进口制造商,则制造周期为一年。丙烯腈合成反应气体冷却器国产化后,制造周期为半年,制造费用约为进口设备制造费用的三分之一。对于同行业的丙烯腈工程项目来说,在立项时应该统筹考虑该设备的生产制造方式,这才是丙烯腈工程项目创造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对丙烯腈工程项目来说,机会稍纵即逝,时不我待,对于未来丙烯腈工程项目的建设,特别是选择工艺路线和所用催化剂等具有借鉴意义。对丙烯腈工程设计施工、竣工投产、生产经营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对被评价的丙烯腈工程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