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贸易理论中的货物由本国生产要素生产而成,因此传统贸易理论将一国的贸易量和贸易差额视为一国贸易利益的来源。然而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一国对外贸易中的货物不再仅由本国要素所构成,而是由各国提供各自生产要素共同生产完成。2001年至2012年间,中国贸易规模持续上升,期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作为本国生产要素和国外生产要素合作生产的组织形式和载体,其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4.679%,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平均比重为54.662%,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额为年均856.2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顺差额的平均比重为53.43%。那么外资企业贸易量的上升、贸易顺差的扩大是否意味着中国贸易收益的提升?隶属于中国的贸易收益有多大?基于此,本文将就FDI流入下的国际贸易收益展开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国际贸易收益的实质是一国参与出口生产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收益,而生产要素收益的相对大小则由其国际相对稀缺性所决定。本文以FDI为载体的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作为研究的切入口,解释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机制以及其对东道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了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下国际贸易的形态,指出了国际分工的新特征,说明了贸易量、贸易差额在生产要素跨境流动下衡量一国贸易收益的有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贸易增加值作为衡量贸易收益的指标,对一国出口增加值相对高低的形成原因展开了分析,分别从国别、产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分析了不同要素投入对一国出口贸易增加值所产生的影响,发现以研发和管理为主的生产要素投入是形成一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相对高低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判断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取的收益大小,本文在生产要素国别所有权层面上,测算了隶属于东道国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参考工业增加值的统计方法,将外资企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四个部分。数据测算发现,2003至2011年间在华外资企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占其出口量的比重为14.13%,其中属于中国出口收益的劳动者报酬量、生产税净值量占外资企业出口的平均比重仅为4.44%和0.59%。本文认为一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实质是隶属该国的生产要素在企业出口经营活动中获取的收益,因此本文进一步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FDI流入下,出口增长对生产要素相关收益所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相应命题,指出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是生产要素收益相对大小的决定因素。在各国生产要素共同合作生产的情况下,稀缺生产要素的所属国在企业出口中获取的收益相对较多,反之亦然。为了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本文运用时间序列结构模型和面板模型考察了外资企业出口对贸易增加值中相关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发现以劳动力为代表的低级要素在外资企业出口中获取的收益相对较小,而以管理和渠道为主的高级要素则在外资企业出口中获取了较高的收益。最后,本文得出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收益较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