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绪论部分介绍钱穆学术著作及学术身份,重点考察钱穆思想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研究方法。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考察钱穆“和合”思想下的文学艺术观。钱穆的人生艺术观基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观,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内倾性特点决定了中国艺术重心性修养,追求性情与道德的合一,由此确认“和合”观念是钱穆人生艺术化思想之体。第二章主要讨论钱穆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通过对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梳理,情感化与历史化是钱穆和合观念下人生艺术思想的核心要素,人的生命情感历程与艺术历程是相和合而为一的,由情至理,由理至史,钱穆注重礼乐文化传统下人生与艺术的结合,从而完成理想的人生。第三章通过对钱穆与艺术人生相关的主要著作的考察,揭示出钱穆“和合”观念下“人生艺术化”思想在其著作中的表现。《湖上闲思录》是钱穆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写于无锡江南大学的哲性随笔集,《晚学盲言》是钱穆晚年在患眼疾以致目盲的情况下,对中国文化做整体上思考。这两部著作都是有关于哲学、人生、自然、历史的沉思。作者有意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作对比,突出自然与和合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塑造的中国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整全的生命观与价值诉求。第四章集中讨论钱穆美学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联。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源头上决定了中国文化中包含着深切的人生体验与宇宙和合意识,而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延续着这一思想的新精神。宋明理学家对日常人生的注重,追求人生之道与乐,与人生艺术化一起,显示了儒学的日常化发展趋向,或者说,人生艺术化成为儒学未来发展的一个指归,实现着人对自我、对现实人生的进一步认识与完成,同时,也回应着儒学发展对实现儒家式理想生活的期望。结语中通过对诸多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考察,尤其是在对前些年有过热烈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对比中,揭示钱穆人生艺术化美学思想所特有的内在肌理以及所具有的现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