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肝癌的病死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病死率的18.8%,肝癌的研究在最近几十年取得可喜的进展,然而整个人群的肝癌5 年生存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仍都只有5%左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通过不同基因、在不同时相的差异表达进行调控的复杂过程。由于目前发现的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较少,通过寻找,克隆肝癌新的相关基因,弄清其结构、功能和在染色体上的定位,从基因水平认识肝癌的生长、分化、再生和癌变的分子机理,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基因组调节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揭示肝癌的分子发生机制及进一步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 克隆原发性肝癌新的相关基因,探讨肝癌癌变的分子机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法(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已经发现了1 条新的肝癌相关基因片段表达序列标签(EST),长447bp,经检索Genbank,90%无同源性。在其保守序列设计用于扩增的寡聚核苷酸引物,用设计的3’引物和RACE试剂盒提供的5’共用引物,进行3’cDNA 末端快速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中,重组质粒用EcoR I 和Hind III 酶切进行产物鉴定,测序分析后,所得EST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提交Genbank。2.用Northern blot 分析上述EST 片段中带有polyA 尾的3’EST 片段在肝癌组织及其对应的正常组织的表达,图像分析方法量化cDNA 的表达,以Mean OD 为量化指标。以虚拟Northern blot(SAGE)分析cDNAs 在多种正常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