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2)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大鼠行为学、病理学改变;
(3)研究脑缺血后不同时间Aβ1-40和磷酸化Tau蛋白表达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AD的关系。
方法:通过永久性结扎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导致前脑缺血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动态观察了各组大鼠在缺血后1天、7天、14天、1月、2月、3月的脑组织病理演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比较各组间免疫阳性染色结果。
结果:
1、动物行为学改变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均有十分显著差异,随缺血时间的延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越明显,3个月时最明显。
2、组织病理改变缺血早期主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基底前脑、海马、颞叶皮质及视束,可见神经元变性、水肿、坏死及丢失,部分出现小的梗死灶。随着脑血流量持续下降,额、颞叶皮质经历了从锥体细胞水肿、缺血、凝固性坏死到变性、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变化过程;缺血1个月后,白质改变逐渐明显,表现为髓鞘脱失、间质疏松呈空泡样改变。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从最初的缺血、水肿的改变逐渐发展为严重脱失、基质疏松、微空泡形成。
3、免疫组化染色与同龄对照组相比,各脑缺血组均出现Aβ1-40和磷酸化Tau蛋白免疫染色阳性神经元,并且Aβ在缺血后1天即有表达,缺血14天时到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磷酸化Tau蛋白在缺血后1月表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说明脑缺血损伤后可以导致脑组织Aβ蛋白含量增加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提示脑缺血损伤具有导致AD病理基础。
4、Aβ1-40和磷酸化Tau蛋白两者在皮质和海马区表达均有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1、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可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可成功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
2、该痴呆模型早期的病理改变发生在基底前脑、海马、颞叶皮质及视束,而后期则主要发生在白质,表现为进行性髓鞘脱失。
3、脑缺血损伤可以使大脑皮层及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Aβ蛋白含量增加,此二者均为AD的特征性蛋白,提示脑缺血具有导致AD病理基础。
4、Aβ1-40和磷酸化Tau蛋白两者在皮质和海马区表达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