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地球上发生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给人们带来难以平复的灾难和伤痛,震后结构的可修复性就成为当下亟待研究的课题。而残余变形的大小又是工程结构可修复性的关键,也是结构或构件具有良好复位能力的基础,因此残余变形是衡量工程结构震后能否继续满足使用要求和可修复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有效控制钢筋混凝土(Reinforce Concrete,简称RC)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建造具有良好复位功能的RC结构,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而实际震害表明,RC结构的残余变形主要由其竖向承重构件——钢筋混凝土柱的残余变形所致。因而钢筋混凝土柱残余变形及其控制的研究,是研究具有良好复位性能的RC结构的关键和基础。地震作用下,RC柱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处于复杂受力状态,现行规范和设计方法可保障其在地震作用时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但未考虑其震后的残余变形。针对这一现状,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了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能力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相同轴压比条件下,进行了三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柱试件的静力往复水平加载试验,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柱的残余变形、复位能力、承载力、延性和滞回性能等,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2)利用数据拟合的方式,分析了在各个不同的控制位移作用下,不同预应力度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柱复位能力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复位能力系数与位移、预应力度的拟合曲线,得到了复位能力相对于位移和预应力度的演化模型。(3)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柱进行非线性的受力分析,因所采用的混凝土本构和钢筋本构考虑因素全面,所以骨架曲线的计算结果与本文试验结果吻合较好。(4)介绍了结构及构件复位性能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对应于不同的力—变形关系的复位能力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各种不同复位能力系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得到了不同复位能力系数之间的计算基础为位移型复位能力系数,换算的关键为屈服曲率和等效塑性铰长度的计算。
其他文献
随着高强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其抗震性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试验表明,在高强混凝土剪力墙中合理的设置暗支撑如热轧型钢和冷弯薄壁型钢暗支撑,均可提高其抗震性能
非饱和土是当今国内外土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前人在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以及强度试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文献阅读和
近年来,三峡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频次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将对库区的不良地质体产生持续性的影响。顺层岩质边坡作为三峡库区主要的滑坡失稳类型,其整体稳定性较其他
国内目前运用最广泛桩承载力的测试方法是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但其测试周期长、费用高以及需要大量的堆载物,特别是对于当下大量使用的大直径和超长桩,传统的静载荷试验法就更无
山地建筑结构形式特殊多样,掉层结构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掉层结构柱底的嵌固端不在同一水平面而存在竖向不规则,有着与普通结构不同的抗震性能。以往研究表明,上地层以上的第
本文将基于固结理论的混凝土徐变B3模型运用到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的计算中,结合钢管混凝土大小偏心受压以及受弯构件的受力特点,建立了符合混凝土徐变微观机理,考虑核心混凝
风荷载是影响高层建筑安全性及居住舒适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高层建筑趋向高柔,对风荷载的敏感性也趋于增强,地基的柔性对高层建筑的风振响应究竟有何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岩质边坡稳定问题相应的增多,尤其是地震引发的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对地震
已有很多学者对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进行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对未来页岩气开采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但以往有关页岩的吸附、解吸及驱替试验采用的样品为颗粒状,严重破坏了
结构加固是土木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碳纤维布加固修复金属结构是钢结构加固的一种新的加固形式和热点之一。与传统的金属结构加固方法相比,FRP加固金属结构技术具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