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3月到201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对独山湖湿地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共发现鸟类84种,14958只,隶属于13目32科,以迁徙鸟类(冬候鸟、夏候鸟、旅鸟)为主。其中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且均为猛禽,39种鸟类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12种鸟类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12种为省级保护鸟类。调查中发现狭性分布的鸟类最多,有39种占鸟类种数总量的46.43%。2.本次调查区划分为水域、次生林、农田以及居民区四种类型。全部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域生境内的鸟类种数、密度均最高,居民区中鸟类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均最低,次生林中鸟类的均匀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农田内鸟类的密度最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鸟类多样性指数以及种类在不同生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特征随季节的变化结果显示,独山湖地区的鸟类密度并未随季节变化而出现显著差异,而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及种数均随季节变化而出现显著性差异。除冬季外,各调查时间的鸟类群落组成中均以雀形目鸟类密度最高,这可能与冬季部分地区出现灰背鸥较大集群有关。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本地区各生境间的鸟类群落的相似性程度较高,相似性系数均超过0.5。3.为探究鸟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调查区域选取了植被高度、植被盖度、水面比例、深水比例及鱼塘比例5个环境因子。在每个生境中将鸟类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水域生境内植被盖度与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以及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水面比例与鸟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次生林生境内水面比例、深水比例以及鱼塘比例与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在农田和居民区生境内均显示植被盖度与鸟类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为更好地保护该地区鸟类,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增加湖岸以及浅水区内的植被盖度尤其是芦苇的盖度;减少对滩涂的破坏;既然围湖养鱼难以避免,建议用集中分布的大鱼塘取代分散而且面积小的鱼塘;设立湿地公园时不要仅关注对于公园本身的建设,还应考虑周围景观的布局;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为鸟类提供更多的适宜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