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氧化物/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实现锂硫电池固态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以硫为正极活性物质,其理论比容量高达1675 m Ah/g,配合金属锂负极可以达到2600 Wh/kg的能量密度,而且硫在自然界中储量非常丰富,并具有环境友好和低毒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能二次电池之一。然而在常规的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中间体会溶解在电解液中进而产生穿梭效应,造成活性物质的损失和金属锂的腐蚀,这也是导致电池低库伦效率和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此外,正极中的硫及其放电产物Li2S的电子/离子导电性较差,还会产生严重的体积效应,不仅降低了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还造成了电池容量衰减。而金属锂负极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不仅造成了容量损失,还有可能导致金属锂不均匀沉积,从而产生锂枝晶刺穿隔膜,引发电池短路。另外,锂硫电池中使用的有机醚类电解液一旦受热有可能会引发起火甚至爆炸。为了完全抑制锂硫电池中存在的穿梭效应,以及彻底解决因有机电解液导致的安全性问题,基于无机固体电解质实现锂硫电池固态化是最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本课题从固态锂硫电池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制备了相应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并设计了独特的混合电解质结构以及硫正极结构,成功组装并测试了准固态锂硫电池和全固态锂硫电池,彻底消除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为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固相法批量制备了致密度为96%的LAGP陶瓷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3.38×10-4 S/cm,使用LAGP电解质组装锂硫电池,能够完全阻隔多硫离子的穿梭,将库伦效率提高到了100%。为了降低陶瓷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界面接触阻抗,添加了少量电解液润湿两侧的界面,并在面对正极的LAGP表面上构建了一层碳涂覆层作为第二集流体,可以束缚溶解在润湿电解液中的多硫离子,并在后续的电化学反应中转化,从而减少电池的容量损失。(2)采用LAGP陶瓷作为电解质隔膜组装准固态锂硫电池,陶瓷与硫正极之间使用具有高浓度锂盐的电解液(SIS)润湿界面,SIS不仅降低了界面阻抗,还抑制了循环过程中多硫化物的溶解,使产生的多硫物质始终被限制在硫碳颗粒的周围,即使有微量的多硫化锂溶入SIS中,也会被LAGP陶瓷彻底阻隔在正极侧,也就是说,SIS-LAGP混合电解质体系对多硫离子形成了“双重限域效应”。基于SIS-LAGP的准固态锂硫电池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2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251.7 m Ah/g,长循环250次中每次的容量衰减仅为0.07%,我们依据电化学阻抗谱分析提出了“界面拆分效应”作为机理解释。(3)通过液相法合成了硫化物电解质Li7P3S11,将其与离子液体(IL)、单质硫、导电碳进行复合,制备了一种牙膏状的硫正极。选择Garnet型陶瓷电解质LLZTO为固态锂硫电池的主电解质和支撑体,将牙膏状正极涂覆在LLZTO的表面形成了良好的界面接触,LLZTO的另一表面则通过镀金和高温熔锂使金属锂与Garnet陶瓷紧密结合。这种固态锂硫电池具有较小的内部阻抗,并且表现出了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4)选择棉花作为导电碳纤维的天然碳源,依次经过浓酸水解和高温碳化得到了单分散的碳纤维,然后通过液相法原位在其表面包覆了一层Li7P3S11电解质,最后与单质硫混合并热处理得到了复合硫正极材料,其中活性物质硫同时与离子导体和电子导体形成了紧密的接触。为了配合该复合正极的使用,我们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得到了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5.24×10-3 S/cm的Li6PS5Cl电解质,并基于以上复合硫正极和Li6PS5Cl电解质组装了全固态锂硫电池(金属锂为负极),在60 oC下获得了极高的放电容量32.8 m Ah(对应22 m Ah cm-2)。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采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途径和发展趋势。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逐渐成熟,我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光伏发电在电网中占比逐年提高。与常规能源相比,光伏发电具有清洁、便利、安全可靠,建设周期短,易大规模产业化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能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气象等自然因素对光伏发电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光伏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s)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在外界电磁场激励作用下的集体震荡现象,其具有局域场增强和亚波长传播的光学特性,能够在微纳结构下实现对入射光的操控。在现代微纳结构制备技术支持下,将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与超表面相结合,可以研究亚波长尺度下光与物质(或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设计制备具有表面等离激元响应的超表面来有效实现窄带吸收器、宽带吸收器、结构色器件等,这在
【研究背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炎症性疾病。IIM患者通常出现肌肉无力、疲劳及炎症状态,其临床表现复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是IIM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目前研究表明MSA与IIM
学位
母乳脂肪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组成、结构与母乳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关系密切。母乳脂肪天然富含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而婴儿配方奶粉中类似母乳的MLCT种类、含量均很少,由此可能导致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的代谢差异及其机制尚未被关注。为此,本论文系统地分析比较了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中MLCT组成和体外消化的差异,制备了母乳化MLCT结构脂,并采用动物实验探明其代谢特征。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系
人类社会的传染病传播、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病毒传播、社会网络中虚假新闻传播等诸多传播现象是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揭示网络结构对不同传播过程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了解这些传播现象背后的传播规律,进而控制传染病、计算机病毒和虚假新闻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面向复杂网络上传染病传播和虚假新闻传播两大现实问题,围绕基于流行性和相似性的网络上的传染病传播、基于流行性和相似性的网络上的虚
铅(Pb)是重金属环境污染物之一,被世卫组织列入有毒和有害物质清单,是对公众健康影响最重的10种化学物质之一。环境中的Pb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由于矿石和金属加工制造,含Pb汽油和油漆的使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均会造成环境中Pb的积累,进入水环境中的Pb会对鱼类健康造成威胁。肠道是鱼类主要摄取Pb的器官,肠道黏膜屏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屏障受损
学位
同时具有光热效应与组织修复能力的多功能生物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光热温度的测量也仅限于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无法准确测量材料所处位置的实际温度,更无法知晓材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等实际存在状态。因此,制备一种既具有温度监测,又具有组织再生生物活性的多功能光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现有的光热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具有光热治疗、温度检测以及生物组织活性的多功能的N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