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近50年(1951-2000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重庆地区近40年(1960-2000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着重分析了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流背景场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南太平洋SSTA与重庆地区降水异常的遥相关关系;最后,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重庆地区夏季旱涝灾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1) 近40余年来,无论从区域整体还是从各个站的角度分析,重庆地区夏季降水均呈上升趋势,即趋于湿润的趋势比较明显。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一直存在着一个准16年、8—10年和4—6年的周期变化,80年代以前还存在着一个2~4年的短周期变化。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为:60年代为一般性干旱,70年代为严重干旱期,而80年代则为严重湿润期,到了90年代又转为一般性的湿润。重庆地区夏季降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呈同位相,而与华南、华北及四川等地呈反位相。 (2) 重庆地区40年来夏季降水量主要呈全涝、全旱、北涝南旱、北旱南涝、西旱东涝和西涝东旱型。在空间上可进一步分为4个敏感区(异常型),即渝西北、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南。 (3) 在1960—2000年中共选出6年为重庆地区夏季多雨年,7年为重庆地区夏季少雨年,且经合成分析发现多、少雨年同期重庆地区夏季降水与全国降水具有反位相分布的特征。 (4) 在副高特征量(指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西脊点)及经(纬)向环流指数等前期环流特征量与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中,影响重庆地区6~8月降水量的前期月份是当年3月、4月,其次是前一年10月和当年2月。对重庆地区6~8月降水量影响的环流特征量首先是亚洲经(纬)向环流指数,其次是亚欧经(纬)向环流指数和副高北界指数。 (5) 在澳大利亚以东的南太平洋地区,从上年12月到当年5月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影响重庆地区夏季降水的负相关区,该区范围为(15°S—22°S,150°W—180°W),其主要影响时段为当年4~5月。在1950~1998年中分别选取冷水年9年,暖水年10年,它们与多、少雨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基本上是冷水期对应多雨期,暖水期对应少雨期。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重庆地区夏季旱涝预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